西科要闻  /  正文

西科要闻

分享为:

我校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项目获批立项

来源:科技处  作者:科技处   编辑:静祎   摄影:   责编:文暄 更新时间:2025-02-26 14:21:57

点击:

近日,国家科技部公布了2024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立项结果。

由西安科技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大地高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华诺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防灾科技学院、西安天河矿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9家覆盖产学研用全链条的单位共同申请的“复杂介质埋压人员智能仿生感知搜救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批立项,项目总经费2971.00万元,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

2月21日,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持召开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2024年度立项项目启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我校文虎教授带队参加了此次立项项目启动会。

原来名称也丢了

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兰玉杰与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应急指挥专员李爱平分别发表致辞。范维澄院士与崔鹏院士分别作了深入的报告,就公共安全科技和自然灾害科技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社会事业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王顺兵主持了有关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政策培训,加强项目组织管理,明确目标方向。

原来名称也丢了

21日下午,文虎教授就“复杂介质埋压人员智能仿生感知搜救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进行了专项汇报,详细阐述了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总体规划。他指出,复杂介质埋压环境下,被困人员生命体征信号弱、干扰因素多,有效特征信号识别难;埋压空间人类特征气味浓度低、飘移性强、环境干扰因素多,痕量目标气体精准检测难;常规搜救装备狭小空间适应性差、智能搜索定位和路径规划困难、生命特征信息采集种类有限;埋压介质结构复杂、作业振源扰动大,营救通道敏感易变、可靠度评价难;灾害现场搜救监测数据冗杂、多源异构数据交互协同演变复杂,导致融合实景三维动态标绘难度大,搜救可视化辅助决策系统创建困难,制约着应急救援快速响应能力。本项目将针对复杂介质埋压人员快速精准搜救的重大需求,重点突破生命探测传感器、集群协同搜索定位技术及装备、营救作业技术优化等难题,实现埋压人员快速精准搜寻和安全营救,对挽救埋压人员生命具有重大意义。

大会咨询专家组,肯定了项目组前期开展的准备工作,认为项目团队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深厚的技术积累,课题分工科学合理,实施方案详细完整,技术路线合理可行,考核指标清楚明确,并为优化技术路线与实施计划、提升项目团队的专业能力与协同水平、推动项目任务有序实施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和意见。

此次会议标志着我校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顺利启动。这不仅是我校师生科研事业发展的有力见证,也进一步激励了我校师生秉承“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校训,不断致力于服务国家建设的科研精神。

项目简介:

地震、滑坡、房屋倒塌导致建筑物破坏,不同尺度建筑构件和土石块随机叠加,形成非均质不连续复杂介质掩埋空间,埋压人员生存空间狭小、结构复杂、敏感易变,生命信息与环境特征信息获取困难。救援过程中,快速精准识别埋压人员生命信息和位置、建立安全稳定的营救通道,实现救援指挥可视化辅助决策,是应急救援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项目围绕“复杂介质埋压人员精准搜救”总目标,以“埋压人员生命信息识别机制→仿生智能嗅探溯源→智能集群搜救装备研发→营救作业技术方案优化→救援决策平台集成→应用示范→标准规范制定”的技术路线,重点开展掩埋空间多因素耦合干扰生命体征信息识别机制、埋压人员仿生智能嗅探传感阵列与嗅觉溯源技术、复杂环境智能集群协同搜索与生命定位技术装备、基于营救作业振源模型和风险监测的营救技术优化、基于多源异构信息与融合实景动态决策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5个课题研究,旨在突破复杂介质埋压人员生命信息仿生智能感知及精准搜救难题,对挽救埋压人员生命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负责人简介:

文虎,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现任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2年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工作者、陕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2015年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年陕西省“五四”青年奖章、孙越崎青年科技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合作奖、陕西省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长期从事矿山应急救援和煤火灾害防治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国际科技合作等项目40余项,主持企业科技合作项目200余项。长期深入煤矿现场开展火灾防治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自主研发的钻孔生命信息探测装置多次成功应用于矿山应急救援,特别是2015年山东平邑石膏矿“12·25”坍塌事故、2021年山东省栖霞市笏山金矿“1·10”爆炸事故救援,为成功营救15名被困矿工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接参与指导矿井灾害救援200余次。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出版著作10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