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科要闻  /  正文

西科要闻

分享为:

校领导带队赴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开展现场调研考察

来源: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刘戈亮   编辑:逸心   摄影:   责编:文暄 更新时间:2025-05-15 09:13:59

点击: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推进由我校牵头主持的“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复杂介质埋压人员智能仿生感知搜救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研究进展,5月11日,项目负责人、我校副校长文虎教授带领项目调研团赴北川羌族自治县“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开展调研考察。“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学术研究科长杨孟昀、副科长张定春参加此次调研考察。

在杨孟昀等人带领下,调研团通过聆听讲解、查看文物史料,全面了解“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伟大历程,重新感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调研团走进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沿着县城街道一路前行,满目疮痍、倾颓的废墟、摇摇欲坠的大楼、支离破碎的房屋令人心情无比沉重,更加深刻地体悟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行至遇难者公墓前,调研团所有成员驻足默哀、敬献鲜花,深切缅怀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和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

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杨孟昀详细介绍了震后建筑物结构破坏特点、埋压人员生存空间分布和地震遗址开展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等情况。团队成员与杨孟昀展开深入研讨交流,系统勘查遗址建筑结构损毁机理,重点围绕掩埋空间特征、搜救通道三维建模、救援过程风险监测、智能仿生装备研发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交流。

文虎强调,团队要时刻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系统梳理实地勘察数据,深化震后建筑物埋压结构亚稳平衡态下营救作业技术等研究,不同结构形式破坏模式为研究人员提供真实有效的现实案例,为项目开展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应用示范提供支撑。

通过此次现场调研,项目团队在研究方案、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共识,各参研单位负责人纷纷表态,将集中优势资源投入难题突破,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由西安科技大学牵头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复杂介质埋压人员智能仿生感知搜救关键技术与装备(应用示范类)”项目,主要针对地震、建筑物倒塌形成的复杂介质埋压人员快速精准搜救的重大需求,围绕“复杂介质埋压人员精准搜救”总目标,以“埋压人员生命信息识别机制→仿生智能嗅探溯源→智能集群搜救装备研发→营救作业技术方案优化→救援决策平台集成→应用示范→标准规范制定”的技术路线,重点突破高灵敏度仿生智能生命探测传感器、集群协同搜索定位技术及装备、以及营救作业技术优化等难题。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