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西安科技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成立一年多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在建设能源、安全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以新成绩、新亮点造就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引擎、新场景,以新质生产力解码学校高质量发展。
激发新活力 厚植发展内力
2024年,西安科技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高规格成立“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旨在通过资源整合、创新联动,打造新质生产力学术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中心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创新方向,以新质生产力激发学校事业发展的新活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更为学校“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奠定了深厚的发展内力。

2024年3月3日上午,西安科技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雁塔校区举行
西安科技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成立一年多以来,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下,中心与校内各单位合作共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陕西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大学生就业等主流报刊、杂志,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面向,相继刊载了我校近10篇理论文章,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深度融入全省秦创原建设发展大局,深化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园建设,实施校友企业新质生产力科创园建设,打造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策源地。举办“聚焦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能源、安全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专题研讨交流活动、“新质生产力全民行动的思想准备与实践论坛”,设置新质生产力校级科研项目和学术专刊,持续推进新质生产力的探讨与阐释。今年工作大会上,新科技成果展示、新学院命名与揭牌、新打造智能科创教学“10大”教学团队、智能科技“10小龙”科技创新团队,吹响了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号角。

2024年7月13日,西安科技大学举办“聚焦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能源、 安全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主题交流研讨活动

2025年2月22日,西安科技大学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
五四青年节期间,学校先后举办“科技强国 智见未来”AI+创新成果展、“青春之问 奋斗作答——采卓2101班成长之路”场景创新主题展览等活动,集中展现了新质生产力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引领成效,形成了良好而广泛的影响,并进一步助推我校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青春之问 奋斗作答—采卓2101班成长之路”场景创新主题展览
培育新动能 发挥引领作用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推动形成创新生态,是发挥生产力新型质态的引领作用,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在中心的影响下,学校聚焦科技发展、国家需求、行业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化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有力激发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学校不断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的供给侧改革,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专业更新。目前,学校已形成以“能源+”“安全+”促动优势学科群壮大的学科发展局面,并通过“AI+”赋能“能源、安全”等特色主体学科升级,主动布局交叉新学科,新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采矿工程、智能建造等专业,强化学科专业与国家及产业需求的对接,加快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努力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通过名师驻课、平台助学、科研促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新实践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方案,引领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新方向。深入落实“双千计划”,全校连续增设4个批次66个微专业,充分满足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个性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以“课堂、平台、项目、团队”的科研生态共育,以“实验、实训、竞赛、实践”的科研应用训练,合力构筑学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培养模式,让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与行业职业教育同步塑造,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深厚土壤。今年采矿工程(卓越)2101班学生顺利毕业。他们竞赛获奖率100%、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率100%、已就业学生100%投身煤炭行业、深造率75.86%、班级平均学分绩点专业历史最高、毕业去向落实率100%,用优异的成绩展现了创新人才的培育成效。

采矿工程(智能开采)2101班学习成效
构筑新场景 打造创新矩阵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是关键举措。当前,学校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将场景创新视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视角。近一年来,学校把握场景驱动创新的重大机遇,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贯通科技与场景的“双向奔赴”之路,构筑起全新的科技成果转化空间,有力增强了转化质效。
今年伊始,学校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发展,为创新创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等4个学院举行揭牌仪式,揭开创新引领、攻坚破局的序幕。

学院更名揭牌仪式
随即以校企、校地联合机制相继成立的7所研究院,着眼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构筑坚实平台和场景空间。4月2日,西安科技大学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成立,致力于推动电力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加快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及示范应用。13日,西安科技大学“智慧运动与生命健康研究中心”成立,旨在推动安全学科与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服务师生健康安全。5月10日,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煤矿智能化研究院、煤矿智能化与智能制造平台成立,坚持走“产学研用结合,校企协同创新”之路,推进煤矿智能化高质量发展。6月4日,学校与彬州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筹建彬州市能源场景创新研究院,推动发挥双方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等方面的组合优势,推进校地在能源、安全以及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务实合作。6日,我校联合华为、陕西省煤炭科学研究所、中国电信陕西分公司、山东能源集团西北矿业有限公司共建“智能矿山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矢志打造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推广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为智慧矿山建设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陕西方案”。23日,学校与深圳市华强北街道办签订共建“西安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合作协议,旨在通过在深设立研究院与驻地企事业单位在科学研究、人才引育、成果转化、安监培训、平台建设等方面合作,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打造立足深圳、辐射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平台。25日,西安科技大学低空经济技术研究院成立,通过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长安大学等单位联建,共同打造西北地区汇聚低空核心技术、培育复合型人才、加速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这一系列研究院的成立,有力通畅了校企、校地间“创新链”“产业链”的双向融合机制,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量搭建了新场景,下好了“先手棋”。

塑造新优势 拓展科创领域
“十四五”即将圆满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在即。学校始终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目标要求,紧紧抓住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立足学校特色及行业优势,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创新方向,深化“能源+”“安全+”“智能+”“低碳+”融合发展模式,以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开辟新前景。

依托煤矿安全领域的深厚行业经验与科研积淀,学校将联合陕西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谋求建设煤矿安全量子研究院,通过整合计算机科学、矿业、安全等学科资源,聚焦量子科技在煤矿安全领域的应用,在矿山安全监测与优化、能源系统优化与安全、煤矿应急响应与救援、煤矿安全领域高能效量子算法研发等四个重点领域宏观布局,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形成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在煤炭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中的竞争力和主动权。学校还将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谋求成立“一带一路”文化数字化战略研究中心,立足“能源+”“安全+”,依托人文外语学科专业,融合管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实验室及科技创新平台,整合陕西数字化企业资源,在能源矿业安全文化构建与传播、地方文化数字资源开发与利用上提供支持与服务,进一步拓展学校在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上的影响力。展望“十五五”宏伟蓝图,学校将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持续释放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实践动能,以新作为谱写学校“双一流”规划的新篇章,以新发展开辟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