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教职工、离退休老同志: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值此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向为学校事业发展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默默支持学校工作的教职工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学校确定的“关键指标突破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办学实力显著提升。一是教育质量更加突出,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获批智能采矿工程、智能建造2个专业,新增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建成66个微专业,获教育部备案25个微专业,荣获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4项,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1678项,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农业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总数增至6个。二是科技创新更加强劲,成立储能研究院、西部煤矿智能化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低空经济技术研究院、智能矿山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深圳研究院、智慧运动与生命健康研究中心等新型研究机构,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和青年科学家项目,分别资助经费2971万元和200万元;202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6项,资助经费3710万元;获批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141项,资助经费1051万元;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42项,其中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和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各1项。三是人才根基更加厚实,签约引进人才71人,博士后入站73人,认定、入围“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各1个,1人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1人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获评“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获批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3人获批陕西省“杰青”。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和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36人,资助经费442万元。四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应急管理与安全科技创新基地”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即将投入使用;获批“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矿山岩体力学测试与动力灾害防控实验平台’重大设备更新”项目;新建一批智慧教室,完成图书馆阅览室扩容,完成3个校园学生公寓、学生餐厅、运动场地、公共网络的升级改造工程,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学校在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164位。新华社、学习强国、央视频和《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办学成就和经验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
这些发展成就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的默默付出和拼搏奋斗,是大家日复一日扎根讲台、倾心育人,是大家不畏寒暑扎根行业、创新攻关,是大家满腔热忱扎根岗位、服务师生,以主人翁精神共同描绘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画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强国、能源报国的时代担当。在此,我们代表学校,向每一位奋斗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当前,学校正处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历史时期,面对全面建成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加快推进国家能源转型的重大战略需求,学校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入实施好“人才强校”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协调推进各支队伍建设,让各类人才竞相涌现、各展其能、活力迸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弘扬团结奋斗精神,立德修身、潜心治学、躬耕教坛、矢志创新,共同推动学校“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良好开局,加快建设能源、安全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祝全校教职工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党委书记 来兴平
校 长 邓 军
202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