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市人民政府协办、西安科技大学承办的欧亚经济论坛上合国家经贸交流活动首届区域国别学科教育成果交流暨西安科技大学首届区域国别学国际会议在西安科技大学雁塔校区举办。

吉尔吉斯斯坦国际大学副校长阿纳尔巴耶夫·马克萨特别克教授、吉尔吉斯斯坦国际大学教育学院系主任曼贝塔列·萨特金教授等外宾学者,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咸阳师范学院、西安医学院等11所高校专家学者,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罗振敏教授,党委宣传部、科技处、学科办负责人,部分学院党政负责人和师生代表近200人参加大会。大会开幕式由人文与外国语负责人主持。
开幕式上,罗振敏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学科发展情况。她表示,学校在全面加快建设能源、安全领域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离不开全球视野下的开放合作,此次会议既是学校依托欧亚经济论坛平台,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重要实践,更是学校加快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的关键举措,希望各位嘉宾能够畅所欲言,用深度的研讨凝聚合作共识,用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共同为推动区域国别学研究进步、促进上合组织国家乃至欧亚地区的互联互通与共同繁荣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西安日报》记者采访时,罗振敏表示“当前,区域合作需求日益迫切。本次会议以欧亚经济论坛为依托,聚焦上合国家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是我们以学术为桥梁、以交流为纽带,与欧亚地区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实际行动。”
阿纳尔巴耶夫・马克萨特别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丰富的活动议程,对促进人文学科和外语学校的合作非常重要。我们希望能定期开展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文学互译等方面的交流项目,这将是促进学者之间更好理解的良好机会。”
“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实体化‘区域国别学院’,西北大学区域国别学院将打造以‘文明交往论’话语体系和‘语言+学科群+区域国别+在地化实践’的‘一体四位’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语言通’‘区域通’‘领域通’‘国别通’,为欧亚交流互鉴与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持。”大会特邀嘉宾、西北大学区域国别学院院长韩志斌告诉《西安日报》记者。
在接受西安教育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院长王新平介绍说:“未来西安科技大学还将依托区域国别研究院和‘一带一路’文化数字化研究中心,深化与中亚五国特别是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合作,为吉尔吉斯斯坦国际大学建立‘吉-中’系和能源产业研究院,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和产业化研究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学术交流环节,吉尔吉斯斯坦国际大学副校长阿纳尔巴耶夫·马克萨特别克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郭继荣教授,西北大学区域国别学院院长、中东研究所所长、社科处处长韩志斌教授,西安石油大学外语学院陈武教授,西安科技大学人外学院高宝萍教授、张军锋副教授、张军副教授等七位学者,分别就推进高校国际学术共享与交流、欧亚文明互鉴、文明交往论的原创理论、能源国别研究转型与重塑、中亚文化交流长效机制、中亚能源合作的ESG话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文化研究等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为了更好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体制机制,促进相关国际交流合作的持续深化,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在本次大会上揭牌成立了“西安科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西安科技大学‘一带一路’文化数字化研究中心”。

在座谈环节,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与吉方相关学院就师生交流互访、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部分共识。
据悉,欧亚经济论坛自2005年发起,是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为主体、面向欧亚地区的高层次国际会议,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每两年一届的机制,不仅提升了论坛的权威性,而且使其成为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十大重要平台之一,累计吸引70多个国家参与,签署国际合作协议20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