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至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全国总决赛在郑州大学举行。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煤火智探——煤火灾害风险隐患精准监测与智能预测系统》、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矿脉哨卫——深部矿井冲击地压调控领航者》两个项目从全国619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挺进全国总决赛,分别斩获1金1银,实现了学校在国家级权威赛事中金奖零的突破。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等11个中央部门,联合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郑州大学和郑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以“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为总体目标,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共吸引来自161个国家和地区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参赛。今年大赛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高教主赛道增设“低空经济”“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五个参赛项目类型,有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关键领域创新攻关。该赛覆盖全球百强高校,推动青年跨时空交流,并通过“产业出题、高校揭榜、学生答题”机制,深化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是国际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之一。
大赛启动以来,创新创业学院联合团委、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单位协同推进,共吸引全校600余个项目报名,81个项目(覆盖高教主赛道、红旅赛道、产业赛道)晋级省赛,获63个奖项(金奖6项、银奖18项、铜奖39项),创下我校省赛历史最佳成绩,参赛规模、获奖数量与项目质量均实现显著提升。6个金奖项目全部入围国赛网评,再次刷新国赛参赛数量。
国赛筹备期间,为增强项目竞争力,学校成立赛事专项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专题动员协调会,为项目提供专项政策支持,统筹协调资源。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国赛备战训练营”,邀请技术专家、国赛资深评委围绕评分要点、项目逻辑、内容凝练、商业模式等关键环节开展六轮打磨辅导,对入围国赛团队开展系统培训和专项指导。国庆假期,学校组织封闭式训练,开展10轮次的“精准把脉”辅导,通过多轮模拟路演、技术会诊,从PPT逻辑梳理、答辩话术优化到商业模型完善,逐环节打磨项目细节,帮助团队攻克多项核心技术瓶颈,终圆金奖梦。
金奖零的突破,是学校深耕双创教育、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里程碑,更是冲刺“双一流”的加速器。学校将以此为新起点,牢记“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围绕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以“铸魂育人”为本、“四链融合”为桨,校企协同、产教互促,为青年英才搭建更大舞台,让更多创想快速落地、走向市场,奋楫迈向能源安全世界一流大学。
项目展示:
金奖项目《煤火智探——煤火灾害风险隐患精准监测与智能预测系统》,负责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刘韩飞。项目瞄准煤矿煤自燃防控痛点,根据团队首创的煤自燃分级预警理论,融合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本质安全型无线智能传感器、分布式光纤测温与AI智能研判等核心技术,研发出煤自燃精准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已服务陕煤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龙头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累计为客户规避重大经济损失超亿元。
银奖项目《矿脉哨卫——深部矿井冲击地压调控领航者》,负责人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郭宇阳。项目聚焦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灾害现场预警调控难题,历经多年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率先提出冲击地压智能调控“谛听-火眼-智控”一体化解决方案。项目团队既发明微纳钻孔CT机器人,又通过自主研发的围岩分块反演协同属性智能感知技术,实现“光-声-力-位”多源数据监测;同步搭建煤岩压力可视化系统,并通过自主研发的多模态驱动冲击地压智能预警技术,实现冲击地压灾害的超前预警。依托互馈式矿压调控策略体系,系统可实时生成卸压方案;方案实施后,再由机器人实时反馈围岩状况,真正实现“治理即见效”。该产品应用后,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更切实保障了矿工生命安全,为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筑起坚实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