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学校在临潼校区骊山校园举办以“科技赋能能源革命,智能驱动绿色未来”为主题的“AI+”学术论坛。副校长曹明出席活动并致辞,科技处、创新创业学院、校团委,以及师生代表23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曹明在致辞时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十四五”以来,学校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与行业发展需要,强化“人工智能+”学科布局顶层设计,完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为“人工智能+”战略实施与能源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坚强保障。他号召广大师生,抓好“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主动拥抱AI、学习AI,积极使用AI,借助AI力量重构人才培养模式与科研创新范式,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展根基、驱动绿色科技革命作出更多贡献。
学术论坛期间,陕煤陕西智引科技有限公司陈亮做了题为《科技赋能煤矿智能化构建绿色能源新未来》的主题报告,详解AI技术在陕西煤业安全生产中的场景应用实例与产业赋能成效。学校智能科技“10小龙”创新团队代表潘红宇、毛清华、李利分别介绍了智能深部瓦斯抽采团队、深部智能机器人团队、矿山深度感知与智能系统团队在AI赋能煤炭资源绿色安全高效开发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第十九届“挑战杯”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特等奖(青年科技人才赛道)获得者团队代表张帅、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作品获得者团队代表刘韩飞,分别汇报了团队将AI与传统产业固本升级需求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此次“AI+”学术论坛的举办,为校企协同创新、学界业界思想碰撞搭建了平台,为我校师生深耕“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成效提供了展示舞台。与会专家学者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前沿的研究视角和鲜活的实践案例,全面展现了AI在能源安全、绿色开采、灾害防治等领域的创新成果,清晰勾勒了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创新的广阔前景与可行路径。今后,学校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学科交叉协同创新机制,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行业发展关键问题,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着力培育高层次交叉复合型人才,产出更多引领行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为推动能源产业智能化升级、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