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响应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西安科技大学首届“AI+教育”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火热开启,得到广大教师广泛关注。本次大赛由教师发展中心、人事处、校工会、教务处、学工部等部门联合举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数智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一场课堂教学的展示,更是一次教学理念的深刻变革,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探索智慧教学的热潮。
以赛促教:锚定AI趋势,夯实教学质量根基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AI技术已成为重塑课堂生态的关键力量。”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在赛事启动仪式上表示。本次大赛的举办,正是对教育数字化战略的积极响应,旨在打破传统教学边界,引导教师将AI工具转化为提升教学效率的“利器”。赛前,学校特意邀请秋叶集团AIGC金牌讲师郑远霞开展专题培训,从AI教案生成、课堂互动设计到课后学情分析,为210余名参赛教师搭建起“AI+教学”的实践框架,为赛事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从赛事宗旨到前期筹备,“提质增效”的目标贯穿始终。正如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凯所言:“大赛不是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要通过AI赋能,让课堂真正回归‘以学为中心’,这正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要义。”
各院联动:赛场多点开花,创新氛围浓厚
自大赛通知正式发布以来,学校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积极响应,按照学校统一部署与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开展院级选拔赛。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学生工作部等18个教学单位,认真制定了院级选拔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动员,精心组织院内推荐和评审工作,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累计吸引近百名教师踊跃报名,覆盖学校不同学科专业,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人人关心教学、人人投身创新”的浓厚氛围。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作为以AI为特色的学院,率先举办院级“AI+教育”智慧课堂创新大赛。9名教师围绕课程特色,在教学中充分融入知识图谱建设,搭建包含课件、课程题库、作业、测试、知识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展现AI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评委组从教学理念是否体现“学生中心”、AI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度、学生互动频次等维度严格评审。最终,2名教师凭借在“教学过程与方法”维度中出色的数智技术应用,以及较高的学生课堂互动频次和课后满意度,脱颖而出晋级校赛。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初赛呈现“高规格、强互动”特点。邀请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担任评委,学院党委书记刘文刚带队观摩,近三年引进的青年教师与学生代表全程参与。郑学召等4名教师紧扣“数智赋能课堂”主题,结合课程特色,充分运用学习通、超星平台、AI生成图片与视频、豆包智能体、可视化动态图表等前沿教学工具,全面展示了AI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体现出学院教师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上的积极探索与突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积极为中青年教师搭建展示与交流平台,参赛教师围绕AI技术赋能教学的核心目标,结合学科特色,现场展示了包括说课、教学设计方案解析、教学实施动态演示在内的完整教学流程。从智能交互工具的应用到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计,从虚拟仿真实验的构建到大数据学情分析的实践,充分体现了AI技术在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效能中的创新价值。
机械工程学院书记、院长带领师生代表共聚一堂,学院初赛注重“教学效果与行业需求结合”。12名参赛教师围绕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课程,运用AI技术创设虚拟教学环境,模拟工业生产场景。黄利平副教授在《微机控制与接口技术》课程中,利用平台实现了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与实时学习数据分析;薛旭升副教授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中,巧妙利用AI进行实验数据快速处理与可视化呈现;王露讲师在《汽车理论》教学中,则通过雨课堂的弹幕、投稿等互动功能,结合AI辅助的课堂反馈,营造了高效活跃的课堂氛围。
据统计,各学院通过院级初赛,共有33名优秀教师凭借出色的教学创新能力和扎实的课堂实践成果成功晋级,参赛课程涵盖计算机、安全、采矿、机械、管理、化工、人文等多个学科,实现文理工科全面覆盖,彰显全校教师投身教学创新的高涨热情。
同台竞技:校赛亮点纷呈,AI重塑课堂生态
11月8日,校级预赛在临潼校区骊山校园智慧教室举行。本次大赛创新采用了“现场展示+教学观摩+图片直播”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吸引了超过2400余人次的师生积极参与和关注。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
学校党委书记来兴平、副校长程卫星亲自带领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赛场,亲切看望和慰问了参赛师生,详细了解比赛组织情况及选手备赛情况,并对大赛的创新形式和重要意义给予充分肯定。
由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学名师共同组成的专业评审团队,严格遵循“教学理念创新、AI技术融合、学生效果落实”三项核心评价指标,依据完善的专家评价体系和科学的学生效果评估方案,对参赛作品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定,确保了比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据悉,经过校级预赛的激烈角逐与严格推荐,预赛胜出的优秀教师即将会师下周校级决赛。本次大赛既是教学技艺水平的集中展示,更是先进教育理念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大赛,发现和培育一批智慧教学的“标杆”和“种子”,通过他们的示范引领,在全校范围内营造重视教学、研究教学、创新教学的浓郁氛围。本次大赛充分彰显了西安科技大学在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激发课堂活力方面的决策部署和阶段性成果。通过竞赛驱动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引导广大教师主动参与教学创新实践,持续提升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构课堂、赋能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本次大赛特色总结
校级预赛火热进行,气氛紧张而热烈。每一位参赛教师都精心准备了为期20分钟的现场教学展示环节,他们积极呈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专业的教学能力。教师们以“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核心指导,彻底转变传统教学中知识单向传递的模式,转而扮演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角色。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创新的课堂设计,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展现了卓越的教学智慧与蓬勃的创新活力。
聚焦师-生-机协同,构建教学新生态。本次大赛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参赛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高度重视构建“师-生-机”三元协同的新型教学共同体。教师作为教学设计的主导力量,依托智慧教学平台和工具,精准掌握学情动态,科学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智能化环境实现主动探究、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智能技术与设备则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的重要纽带,全面赋能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一共同体的构建,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由“教”向“学”方向的根本性转变。
赋能教学内容与场景,展现数智融合新路径。参赛教师们娴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把抽象繁杂的知识点转变为生动直观的可视化模型、交互式动画或虚拟仿真实验,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他们充分借助学校引进或自主搭建的智慧教学平台,综合运用各类AI模型和智能工具,达成了学情实时分析、资源精准推送、作业智能批改、互动即时反馈,为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