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4 日上午,地质与环境学院在骊山校园煤炭科技中心一层报告厅举办 2025 年“暑期归来话收获”宣讲活动。校团委书记高欣,地质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赵雪萍、学工部副部长薛建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韩帅、地质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训明,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部、校团委相关工作人员,地质与环境学院全体辅导员及 500 余名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202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言宣讲团成员以 “烽火堡垒铸魂,薪火相传奋进” 为主题,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奋斗历程为历史脉络,重点解读以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并结合学校的红色基因与办学传统,展现学校与党和国家同频共振的深厚底蕴。宣讲还分享了西科青年深入一线、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激励广大同学立足学科背景,在求知路上坚守信念,在实践磨砺中提升能力,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精神,担当时代使命。
实践团队教师代表周佳瑞以“从理论课堂到能源转型一线:一名辅导员的暑期淬炼与思考”为主题,分享了学院师生深入能源企业一线开展社会实践的历程与收获。他提到,本次实践不仅是专业认知的延伸,更是融合思政教育、行业情怀与生态理念的 “行走课堂”。通过实地调研、校企合作与媒体传播,有效拓展育人路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学校“能源底色”与“育人特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环境工程2401 班李慧芳同学以“淬红色初心,掘墨金新绿,驭智能浪潮”为主题,分享了校“薪火链动,智创煤海”青马工程实践团赴延安、西北能源基地及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区开展社会实践的经历。实践中,成员们通过红色寻根、能源转型调研与智能技术考察,深刻感悟初心使命,深化专业认知,坚定绿色发展信念。实践团表示,将勇担时代责任,以科技与创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资源勘查工程2302 班党丽媛同学以“逐绿而行探煤海:实践淬炼中的思考与成长”为主题,分享了暑期社会实践赴鄂尔多斯、榆林等煤炭矿区的收获。通过走访黑岱沟、曹家滩等多个现代化煤矿,她看到了智能化开采、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的协同发展,深刻体会到煤炭行业正从传统粗放走向智能绿色新阶段。此次实践不仅深化了她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坚定了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能源战略的决心。
地质工程2302 班陈静同学以“以见习之名践行青年使命、借研学之途感悟城市脉动”为主题,以 “解码者”“探索者”“传播者” 三重身份,完成与西安的深度对话。在西安市地震局,她将专业数据转化为城市安全“预警密码”;通过 “青年看西安”活动,从规划馆千年轴线到陕汽智能生产线,触摸城市发展脉搏;地铁志愿服务中,她以“小红花”温暖来客。这段见习经历,既是专业技能的锤炼,更是青年与城市共同成长的注脚,每一次实践,都在为未来谱写更精彩的乐章。
地质工程2202 班牛佳豪同学以“双城逐绿,喀什寻路:暑期实践的成长印记与青春答卷”为主题,参与 “胡杨青松・新疆建功”人才建疆行动和 “‘煤’好未来”生态能源实践团实践,深入新疆与陕蒙能源矿区一线,亲身体验产业转型升级、生态修复及民族团结实践。他深刻认识到国家战略为青年提供的广阔舞台,决心发扬胡杨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西部发展和国家需要,在实践中成长奉献,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硕士24 级王磊同学以“探寻延安精神,点亮青春征程---记延安社会实践活动”为主题,分享了延安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围绕对延安精神从“知道”到 “读懂” 再到“想传承”的转变展开。内容涵盖延安 13 年历史及精神形成的四大基础、走访 10 个红色地标的直观感悟、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以及大学生传承践行精神的具体方向,最终呼吁青年以延安精神照亮青春,助力民族复兴。
这个暑期,地环学子用行动书写着对专业的热爱、践行着对社会的责任。暑期积累的宝贵收获将成为他们前行的养分,未来在求学与生活的道路上,他们会以更坚定的初心、更过硬的专业素养,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