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025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陕西省集中示范活动”在铜川市耀州区举行,来自宣传、文化、科技、卫生等领域的40余家省市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了理论宣讲、科学知识普及、医疗义诊等各类活动。我校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田野青春·乡村新颜”社会实践团在现场进行科技助农的理论宣讲和成果展示。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副省长武文罡在展位前仔细听取了社会实践服务项目的技术创新点,与学生团队详细了解项目的开展情况和实施成效。
实践团紧扣国家农业现代化与智慧农业发展战略,聚焦因极端天气、病虫害所导致的农产品产量波动大、生产稳定性不足等现实难题,开启了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4年7月,实践团走进甘肃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开展实践调研,发现了该地区强降水、洪涝、冰雹等极端天气,严重影响着苹果产量。实践团依托学校低空经济技术研究院的平台优势,提出了实测气象数据与遥感气象数据相结合的构思,构建了北斗辅助的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我们团队依托北斗技术,融合实测气象数据与遥感气象数据,实现对极端天气的精准预测,为农户争取了宝贵的防灾应对时间。同时,我们给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多光谱摄像头,结合AI图像识别算法,精准识别病虫害,形成‘智能监测—精准预警—科学防治’一体化服务方案,切实发挥出‘低空经济+智慧农业’的技术优势。”项目负责学生徐浩南向大家介绍到。
活动现场上,实践团的“高科技”成果成为了科技助农的亮点项目。多名专家学者、地方农业企业代表及广大农户纷纷前来交流咨询,了解项目技术应用,推动社会实践成果转化为助农惠农的科技动力。
学校始终坚持打造好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推动技术共享与服务下沉,引导广大学生主动将专业“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汇融合,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持续科技动力和青年活力,实现乡村振兴与实践育人双向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