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狄增如做客我校“胡杨林”大讲堂,在临潼校区骊山校园煤炭科技中心报告厅作了题为《探索复杂性的基本途径》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研究生院主办,理学院承办,来自全校各院系的近300名师生聆听。
狄教授的报告以“复杂系统的涌现性”为核心,系统梳理了21世纪科学探索的重要方向。他指出,尽管自然界与社会中的复杂现象纷繁多样,但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普适性规律。通过研究生命系统、气候变化、神经网络等领域的典型案例,狄教授揭示了“结构—环境—功能”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强调从系统范式出发认识复杂现象演化与调控规律的重要性。他结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如何通过系统思维探寻复杂性的本质,为师生们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全新视角。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围绕复杂系统建模、学科交叉实践等话题与狄教授展开讨论。多名研究生表示,报告不仅深化了他们对复杂科学的理解,更启发了研究思路的创新突破。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系统性思维在“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战略及社会治理现代化等领域被反复强调。狄教授的报告通过剖析复杂系统的普适规律,为师生理解国家顶层设计中的系统观念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跨学科解决生态治理、人工智能发展等重大现实问题开拓了方法论视野。
狄增如是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珠海校区复杂系统国际科学中心主任。现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监事长,担任《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科学学报》《系统与控制纵横》杂志副主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系统科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长期致力于复杂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在学术界和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2016年由于在复杂系统分析、复杂网络等方面的成就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三届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科学技术奖理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