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  正文

教学科研

分享为:

化学与化工学院召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菁英班)培养方案论证会

来源:化学与化工学院  作者:贺新福   编辑:逸心   摄影:   责编:文暄 更新时间:2025-11-05 10:51:21

点击:

时间: 地址:
摄影

11月3日,化学与化工学院组织召开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菁英班)2025版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会议邀请了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李琳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吴艳阳教授、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刘恩周教授,以及我校教务处副处长王树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原专业负责人周安宁教授担任论证专家,对菁英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论证。学院党委书记肖阳、院长张亚婷、副院长贺新福以及化工系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贺新福主持。

王树奇介绍了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他表示,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学校正积极推进从应用型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转型。菁英班作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定位创新性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旨在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科研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化工系负责人汇报了菁英班培养方案的制订情况。新方案在保持原有框架基础上,着重优化了课程设置,增设了一批反映产业变革的新型选修课程,在核心课程中融入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知识,明确了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目标。

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汇报并仔细审阅后,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问诊”和“把脉”,重点围绕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学时学分分配、政策保障等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和建议:一是明确培养定位,进一步突出菁英班的创新型、研究型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二是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科研训练,推进课程整合与升级,规划本研贯通培养路径;三是完善政策保障,建立动态流动机制,优化创新实践成果的认定方式;四是规范方案细节,优化课程设置和文本表述。专家建议依托国家一流专业优势地位,突出专业特色,制定学科交叉课程,结合新形势、新业态发展,加大数理基础和人工智能类课程比例,形成一条菁英化培养路径。

张亚婷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表示感谢,表示学院将认真研究吸纳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制定出一份科学、前沿且独具特色的菁英班培养方案。

本次论证会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菁英班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指明了方向,学院将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认真修订完善,确保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为培养新时代一流化工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