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分享为:

“以劳育美,以美铸劳”艺术学院师生开展风景色彩写生与劳动实践

来源:艺术学院  作者:赵统堂   编辑:逸心   摄影:   责编:文暄 更新时间:2025-04-29 09:38:58

点击:

为深化设计学基础教学改革,探索“艺术源于生活” 的实践路径,近日,艺术学院组织2024级240余名师生奔赴江西婺源、安徽宏村、山东青岛三地开展为期两周的“风景色彩写生与劳动实践”课程。

在江西婺源,院长杨惠珺教授亲自带队,师生们深入徽州文化的核心腹地,通过田野调查、艺术创作与文化浸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粉墙黛瓦的村落与青山碧水间完成了一场跨越课堂边界的艺术探索。写生实习课程依托婺源“中国最美乡村”的生态与人文资源,构建起自然感知、文化解读、艺术转化的教学闭环。在李坑古村,学生们以徽派建筑为立体教材,临摹砖木石雕的传统纹样,从斑驳的窗棂与檐角中解读古人“天人合一”的设计智慧;汪口千年古街的青石板路上,商号匾额与错落的店铺格局成为研究传统视觉符号的鲜活案例,师生们通过田野考察,采集影像记录为后续设计实践积累素材。写生创作环节突破传统模式,劳动实践与艺术表达深度交织,写生与考察在与乡土对话中重获生机。

杨惠珺亲自执笔示范,在小桥流水畔架起画架,以油画色彩再现粉墙黛瓦的光影层次,用水墨晕染捕捉溪流炊烟的空灵意境。他边创作边讲解:“油画可凝练建筑的肌理厚重感,水墨则能传递江南水乡的诗性气质,两种语言的碰撞正是传统美学的当代表达。”基础部系主任贾小琳一同在徽派古村开展示范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捕捉徽派建筑的美学元素,鼓励学生用心去体会乡村的宁静与古朴,她强调了对光影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对色彩层次的精细把握。视觉传达系主任孙英丽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与指导中,为同学们讲解色彩搭配的巧妙之处和图形构成的创意表达,引导学生在作品中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提升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环境设计系王珍老师更是带领学生深入乡土,从村落布局到街巷肌理,从民居构造到景观风貌,细致入微地开展乡土考察,启发学生将空间地域元素巧妙运用到创作之中,使作品更具环境适应性与文化融合度。

实习期间,《二十世纪中西方绘画融合与碰撞—— 色彩教学中的美术与设计语言表达》主题讲座为传统与当代的对话搭建桥梁。杨惠珺教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色彩语言的视角切入,深入剖析美术与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如何通过艺术语言的提炼与转化,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中激发创作灵感,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艺术实践体验,从中西方绘画语言的融合体验,总结出色彩与设计语言在艺术创作中的无限可能。

写生实习课程实践作为艺术学院推进“新文科” 建设的重要举措,学院未来计划建立乡村美学教学基地,开发“非遗传承人工作坊”“乡村美学振兴计划” 等项目。杨惠珺院长表示:“我们期待培养的设计人才,既能用画笔提炼文化基因,也能用创新思维激活传统价值。”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