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艺术学院组织学生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深度参与马家塬车辆复原研究工作。此次实习以“艺科融合、实践育人”为导向,将艺术设计专业优势与考古研究相结合,为解码战国晚期西戎古车文化提供了创新路径。
马家塬遗址位于甘肃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战国晚期西戎贵族墓地,出土马车以数量多、工艺精、纹饰美著称,承载着中原与游牧文明交融的历史信息。为助力研究生精准把握文物背景,学院联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邀请博士生吉学高开展专项指导,从遗址发掘、族群习俗、车辆功能等方面筑牢历史认知根基。
实习中,研究生们充分发挥专业所长,面对文物残件模糊纹样,以考古绘图规范为准则,开展“毫米级”手绘复原,结合视觉传达设计的对称美学与比例法则,科学推算缺失部分尺寸;依托数字媒体艺术技术,运用3DMAX、Rhino软件搭建车辆三维模型,经Maya渲染还原古车风貌;还在专业指导下操作扫描电镜设备,从微观视角解读古代工匠制作手法,为研究提供直接依据。
实习中期,学院副院长冯青带领陈和虎、沟睿两位副教授赴实习单位验收成果、慰问学生。一行人听取工作汇报,核查实习日志与成果材料,肯定两人将艺术与考古结合的创新实践,同时针对纹样色彩推断、模型数据匹配等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艺术不仅是自我表达,更是文化传承的工具”。此次实习,学生不仅提升了手绘、建模等专业技能,更深化了对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认知。未来,艺术学院将持续推动艺术与考古、科技融合,为学子搭建“用专业服务社会、用技能传承文明”的实践平台,让更多历史遗存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