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铁血岁月,赓续红色基因。10月28日,临潼区教育局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第三场、第四场,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言宣讲团受邀走进骊山初级中学、临潼铁路中学。临潼区教育局教育科干部黄玉仁、骊山初级中学副校长王惠元,教研室主任王晓东,九年级组组长张磊,历史教研组政治教研组等师生代表近300人参加活动。临潼铁路中学校长王健,团委书记、政教处副主任邢元媛,高中部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活动。我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薛建航,教务处副处长兼招生办公室主任李鹏,“红言宣讲团”指导教师李超参加活动。
红言宣讲团三位讲师从不同维度重温抗战岁月,用鲜活故事传递精神伟力,展现精神脊梁。讲师王子佳以《重温抗战历史,汲取奋进力量》为题,聚焦抗战少年担当与南泥湾精神——本应无忧的少年在山河破碎时扛起抗争旗帜,传情报、护伤员、守秘密,以赤子之心成不朽丰碑;1941年根据地遭封锁,359旅开垦南泥湾,在绝境中践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她鼓励骊山初级中学学生遵循“感恩向上”校训与“尚德、勤奋、好学、和美”校风,将爱国情融入青春奋斗。讲师张丹丹以《镜头下的山河与初心》为主题,借《沉默的荣耀》与三部“特殊影像”解读中国精神:摄影师罗瑾用生命守护“未洗出的微笑”,矿工刘连仁攥十三年“带血粗布”,战士张宝林逆毒气冲锋,她号召临潼铁路中学学生以“责任、荣誉、拼搏、梦想”校训为底色,以“团结、勤奋、务实”校风为准则,书写家国担当。讲师石璐以《篓筐之下,中国脊梁》为题,讲述抗战时期高校西迁中徐文昇教授等将504块地质标本护在胸前、安全送达西北的故事,彰显教育工作者的文脉担当,鼓励学子脚踏实地、坚守初心,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此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宣讲活动,既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将鲜活的历史故事与思政课的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让红色基因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通过历史与课堂理论的相互印证,让遥远的历史成为滋养理想信念的源头活水。此类宣讲不仅丰富了临潼区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更推动爱国主义从理论走向行动,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精神、担当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