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分享为: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举办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来源: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王婧婕 陈嘉轩   编辑:逸心   摄影:   责编:文暄 更新时间:2025-10-30 09:17:52

点击:

10月27日下午,由研究生院和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临潼校区煤炭科技中心二楼报告厅举行。学院院长王安义、副院长黄晓俊,研究生导师代表韩晓冰、侯颖、朱代先出席,200名研究生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黄晓俊主持。

黄晓俊表示,学院举办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是落实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珍惜和利用这个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研讨,不断拓展学术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王安义作了讲话,他鼓励同学们在学院的培养体系下找准创新方向,深耕专业领域,实现个人成长与学术发展的协同并进。以论文研究方向研讨为契机,拓展学术视野,以评委的专业评议为镜、以导师的精准指导为阶,在交流中涵养严谨的学术态度,以“研”的深度支撑“学”的广度,助力自身全面成长。

随后,优秀研究生代表刘郭晗做了题为《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和注意力机制的端到端类别级目标姿态估计网络》的报告、郭景阳做了题为《正六边形阵列MIMO系统容量分析与最优间距设计》的报告、王怡雯做了题为《基于射线追踪路径损耗模型的煤矿巷道基站选址方法》的报告、郭乔峰做了题为《工业视觉检测的创新突破与技术演进》的报告、贾冬梅做了《基于深度学习的SAR遥感影像水体提取算法研究》的报告、吕佳昊做了题为《面向动态环境的V-SLAM图像特征提取与建图算法研究》的报告、薛奇做了《可编程超表面辅助矿井5G信号覆盖研究》的报告、袁瑞瑞做了《面向SAR图像的多尺度密集舰船目标检测算法研究》的报告、王凤娇做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矿井RIS通信系统性能研究以及张超的基于参数高效微调的多模态大模型应用研究》的报告,学术报告涉及通信系统设计、矿山智能通信、计算机视觉、遥感影像处理、多模态大模型等多个前沿方向,展现了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的多元探索与创新活力。

本次论坛的举办,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各自研究方向的理解,提高了研究生综合素质、拓展了学术视野,也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