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追溯理想信念之源,补足精神之钙,11月15日至16日,我校由学工部相关负责人领队,校团委负责人、能源与矿业工程、电气与控制工程、地质与环境、测绘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与化工、管理、人文与外国语等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创新班指导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红言宣讲团讲师,校医院医务人员,各学院2025级朋辈班主任、学生会及优秀学生代表组成的实践团共计340人,远赴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走进革命圣地传承红色基因,感悟思想伟力勇担强国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踏寻红色足迹,在历史回望中筑牢信仰之基
实践团一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这片孕育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黄土地。行程中,师生们先后赴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凤凰山等革命旧址以及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参观学习。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厚重的革命文物,系统再现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与伟大精神。行走在老一辈革命家居住过的简陋窑洞间,大家深刻体会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革命先辈们坚守信仰、艰苦奋斗、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与不易。在枣园革命旧址旁“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全体师生庄严诵读《为人民服务》,字字千钧,再次坚定了“人民至上”的初心理念。
体悟知青岁月,在躬身实践中强化担当之志
实践团专程前往北京知青博物馆进行学习。馆内陈列生动展现了当年知识青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意志、服务基层的感人历史。这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深刻诠释了何为扎根人民、何为实干担当。从梁家河的青春足迹到知青博物馆的集体记忆,师生们深受触动。红言宣讲团的讲师们表示,要将这份“心系群众、艰苦奋斗”的情怀融入未来的理论宣讲中,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具温度、更接地气。辅导员与2025级朋辈班主任代表谈到,要将这种深入基层、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运用到学生工作中,更好地贴近学生、引领学生、服务学生。各优秀学生代表也深刻认识到,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在未来的学习科研中勇担重任。
开设移动课堂,在学思践悟中凝聚前行之力
在往返西安与延安的火车上,实践团充分利用旅途时间,成功举办了“列车上的思政课”主题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围绕延安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红言宣讲团的讲师们则进行了声情并茂的主题宣讲,分享了他们对于革命传统与青年使命的理解;实践团全体成员更以一曲《歌唱祖国》激昂唱响,以歌明志,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昂扬斗志。车厢变成了活跃的课堂,思想的火花在交流碰撞中迸发。此外,实践团还集体观看了红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以艺术形式加深了对延安时期精神风貌的认识。行程中,师生们结合所见所闻,围绕“如何将延安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与学生成长成才”进行了多次研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实践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全体师生必将把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见之于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学习与工作中,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