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科要闻  /  正文

西科要闻

分享为:

【陕西日报】西安科技大学: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践行高校使命担当

来源:宣传部  作者:刘光林   编辑:子衿   摄影:   责编:文暄 更新时间:2023-11-16 10:28:17

点击:

原来名称也丢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具有学科齐全、融合交叉、人才汇聚、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整体优势,承担着以高质量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

党建引领 强根铸魂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西安科技大学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把稳方向、政治领航、党建赋能等举措,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中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谋篇布局把准方向。学校党委对标教育“四个服务”要求,全面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不断把党的建设工作融入办学目标、战略规划、“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全过程。围绕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能源、安全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百年奋斗目标进行超前布局,编制了1个总规划+9个专项规划+18个学院(部)发展规划+19个职能部门保障措施的“十四五”规划体系,在举旗定向中树牢正确办学方向。

政治领航凝心铸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制定187项具体举措,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生根。组建7支队伍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行“专题式学习+研讨式交流+点评式总结”学习模式,筑牢思想根基。

党建赋能筑牢阵地。完善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校工作规则3项制度,出台领导班子作风建设7项公开承诺,实施学校班子、党群部门、二级院系向校党委报告制度。制定党委主体责任清单30条,推进校、院系、支部书记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建质量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等荣誉。

“三全”育人 启智润心 以立德树人初心培育时代新人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一流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实施“铸魂育人”工程,推进人才培养转型,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用党的创新理论启智润心。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校领导带头讲课,深化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21名教师在全国全省思政课比赛中获奖,形成了思政育人合力。广大学生呈现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背着妈妈上大学的学子白永皓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道德模范。

教研一体推进人才培养转型。主动服务陕西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制定《推动学术型人才培养 促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落实措施》,实行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加快推动人才培养向学术型为主转变。推动新工科改革,升级改造传统工科专业,开设微专业、智能采矿创新班等,面向学术前沿深化科教融合育人。推进科研成果“六进”,制定实施《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办法》,建成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案例库60个,不断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学校获批陕西省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陕西省绿色智慧矿山产业学院、陕西省煤矿智能化产业学院,获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11个,国家一流专业20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的专业总数达22个,认证专业数量位列省属高校第1位、全国高校并列第11位。

建立健全“三全育人”体系。适应当代大学生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制定学校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出台《西安科技大学“三全育人”》实施方案和“十大育人”实施办法,构建“12653”的学生思政模式,实施“12312”师德师风建设项目,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省属高校中首家获批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形成案例汇编和制度汇编,并在校内外进行推广。

继承创新 交叉融合 以一流学科建设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西安科技大学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围绕“12345”学科发展目标,坚持“固优、强特、重基、扶需、育新”思路,优化学科发展格局,汇聚一流人才,着力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质量学科发展体系。

集聚优势资源打造一流学科。坚持高峰学科引领,打造一流学科“特区”,举全校之力建设安全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形成了煤火灾害防控、安全与应急管理等6个特色研究方向,汇聚了4名国家级人才,打造了12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安全科学与工程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实现重大突破,位居全国前3。矿业工程进入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前50名,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连续两年入选“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列全球第1155位、全国第133位,蝉联陕西省属高校第2位。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坚持把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应急管理事业作为主攻方向,优化“方向—团队—平台—集群”一体化递进式学科发展体系,加快开拓应急类学科方向,着力打造安全与应急、能源与矿业学科群。聚焦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煤电清洁低碳化改造等重点领域,凝练富油煤资源绿色低碳与智能开采、矿井动力灾害防控和应急救援、智慧矿区和智能矿井建设等特色研究方向,建立“能源+”“安全+”“智能+”“低碳+”新工科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增强服务产业的学科支撑。

坚持引育并举汇聚优秀人才。坚持高端引领、师德为先、引培并举,骨干培养,整体提升,设立人才引进“伯乐奖”,开通引进人才职称评审特别通道,实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构建并完善了“顶级专家—领军人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年拔尖人才—优秀青年博士”分层分类人才引培体系,实现以才育才、以才荐才、以才引才、以才聚才。学校近三年来累计引进人才218人,“国字号”人才增至21名,增幅达75%,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其中“长江学者”由3人增至6人,国家“四青”人才实现了从“0”到“4”的历史跨越。

发挥优势 强化特色 打造有组织的科研体系和平台体系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服务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西科科技硬支撑。

强化有组织科研。成立陕西能源化工碳中和研究院、新疆“一带一路”能源研究院,制定能源化工领域碳中和解决方案,承担陕煤“5G+智慧矿区”项目,与榆林市共建的“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与清洁利用研究院”,为我省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王双明院士攻克鄂尔多斯盆地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建立集成煤田综合勘查技术体系,发展了富油煤的煤基油气地质理论,其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蒋林教授2022年牵头获批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面向复杂场景的自重构自演化AI芯片研制及应用”,获国拨经费2000万元。

深度融入秦创原。加快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对接“追光计划”等重大规划,与政府、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建“秦创原双碳驱动高端能化创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学校智慧安全与应急救援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入驻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出台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经费包干制、国家基金专项管理办法、学术成果奖励办法等政策,着力破解“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学校先后获批“春种基金”25项,“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28项,开办科技企业16家,居省属高校前列。

贡献“西科力量”。学校的学科专业与陕西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高度契合,学校牵头成立“煤炭科技创新创业雁塔联盟”等平台,与陕煤集团等60余个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帮助企业解决了一大批生产技术难题。王晓利教授主持完成的“煤矿柔模复合材料支护安全高回收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破解了复杂条件下巷道支护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马宏伟教授主持的“煤矿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项目,将掘进效率提升了60%,破解了煤矿“采”“掘”失调的矛盾。学校的矿山应急救援团队常年奔波在矿难救援一线,先后参与山东笏山金矿等国内外多起事故救援,为成功营救被困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有新担当。西安科技大学将坚守“教育强国、能源报国”初心,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章刊载于2023年11月16日陕西日报4版

报道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311/16/content_847452.html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