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科要闻  /  正文

西科要闻

分享为:

科技强国・智见未来——西安科技大学人工智能活动周启幕

来源:宣传部 教务处 研究生院  作者:宣传部 教务处 研究生院   编辑:静祎   摄影:李亚斌 姚迪   责编:文暄 更新时间:2025-05-01 20:48:10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AI赋能高质量教育教学改革,聚力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硬仗,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强国·智见未来”人工智能活动周系列活动于5月1日上午在学校雁塔校区和临潼校区同步启动。校党委书记来兴平、校长邓军、党委副书记陈春林、副校长程卫星出席活动。活动由程卫星主持。

来兴平对人工智能活动周的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对各单位、各部门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他表示,近年来学校主动融入人工智能发展浪潮,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科交叉创新,积极探索AI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人工智能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他强调,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构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入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地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要强化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建好“智能建造”“智能采矿”等新专业、“强矿压智能监测”“智慧矿山安全工程”等微专业,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要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焦陕西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需求,着力打造智能科技“10小龙”科技创新团队,加快形成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智慧矿山、智能救援、智能探火、智慧测绘、智能装置与装备等特色优势,推动产出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邓军带队现场观摩了师生人工智能成果展示,向参展学生详细了解成果创新思路、应用场景、发展实效。他表示,同学们正处于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人生阶段,处在大有可为的伟大时代,奋斗正当其时,理应当仁不让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他勉励青年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的殷殷嘱托,将个人成长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以本次活动为新的起点,把活动周激发出的热情转化为持续探索的动力,不仅要做AI技术教育变革的见证者,更要当驾驭AI技术发展的革新者,勇攀科技高峰、敢闯创新“无人区”,共同书写好西科人的AI时代答卷,加快建设能源、安全领域世界一流大学。

活动现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等分别进行了AI+教育教学成果路演,活动共计展出17个学院(部)157件AI深度应用作品和28件智慧矿山、智能救援等装置与装备,全方位展现学校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

“参加这次活动周,我深受鼓舞,也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充满了信心。”来自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同学黄炜城表示,“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学校在人工智能与矿业领域的深度融合,‘矿井智能通风安全管控平台’,实现了国内首个 100% 自主可控,集分析预警、灾变仿真、设备联动于一体。这让我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行业痛点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过去可能更多地关注传统技术的应用,但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将为矿业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我将积极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结合自己专业的优势,探索人工智能在矿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努力成为一名既懂矿业又懂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推动矿业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这次人工智能活动周让我大开眼界,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来自软件工程专业的李凯兴奋地说道,“在雁塔校区北院分会场,我看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成果,比如‘矿用悬线巡检机器人’,它能够实现井下巷道环境的智能巡检,不仅降低了工作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潜力和广泛应用前景。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学校的 AI 课程和科研项目,争取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建树,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参加这次人工智能活动周,我深感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来自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的教师侯锐志感慨道,“学校以 AI 课程建设为抓手,构建了‘基础理论认知层 - 场景应用能力层 - 伦理责任素养层’三维协同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支持。在活动中,我看到了学生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探索,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日常教学的决心。未来,我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生根,为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办、校办、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科技处、保卫处、图书馆、基础教育管理中心、资产管理公司、期刊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部)主要负责同志及师生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了活动。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