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响应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11月14日下午,我校首届“AI+教育”智慧课堂创新大赛决赛在临潼校区骊山校园煤炭科技中心举行。比赛由教师发展中心、人事处、校工会、教务处、学工部联合主办,旨在顺应人工智能发展浪潮、全面推进“课堂革命”、提升育人质量,在全校范围内掀起探索智慧教学、聚焦学生成效的热潮。校党委书记来兴平,副校长曹明、程卫星出席活动。学校邀请校内外5名专家担任评委,各相关职能处室、各学院(部)负责人、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共计500余人现场观摩,累计吸引超过3700余人次的师生通过线上图片直播方式积极参与和关注。

着眼未来,以赛促教深化教学改革
本次大赛不仅是教学技能的比拼,更是我校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探索未来教育形态的重要举措。它标志着我校在“AI+教育”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赛事旨在鼓励广大教师主动适应智能时代变革,积极运用AI工具赋能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互动的高效性与评价的精准性,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学”,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有效激发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智慧教育新生态注入了强劲动力。
院赛纷呈,百舸争流创新氛围浓厚
自大赛通知正式发布以来,学校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积极响应,按照学校统一部署与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开展院级选拔赛。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学生工作部、基础教育中心等19个教学单位,认真制定了初赛选拔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动员,精心组织院内推荐和评审工作,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累计吸引近百名教师踊跃报名,覆盖学校不同学科专业,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人人关心教学、人人投身创新”的浓厚氛围。
巅峰对决,AI工具点亮创新课堂
此前经过激烈的院级初赛与校级预赛,9名教师脱颖而出,会师决赛,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每一位参赛教师都精心准备了15分钟的现场教学展示,他们积极呈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专业的教学能力。参赛教师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课件播放,而是娴熟运用生成式AI(AIGC)快速生成案例分析、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实现弹幕互动、随机分组、实时测验,让学生全员参与成为可能;基于虚拟仿真的项目式学习,则让学生在“做中学”中解决了复杂工程问题。智慧教学工具已成为师生互动、生生协作的“神经中枢”。
活力迸发,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彰显
在AI赋能的智慧课堂中,教师们彻底转变传统教学中知识单向传递的递进式转型与变革模式,转而担任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学生的角色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积极的探索者和协作者。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到由AI技术创设的各种学习活动中:在虚拟场景中协作探究,与AI助教进行交流研讨,根据系统推送的个性化资料完成项目式学习……课堂充满了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火花。学生们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热情、更强的互动意愿,充分体现了智慧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地生根。
聚焦实效,创新课堂评价“标尺”
本届大赛最显著的改革举措,在于首次建立"学生学习效果与体验"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系统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数据,构建起多维度、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统一、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体系。赛事过程中,除专家评委评分、课堂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外,还增设了现场观摩师生实际感受互动环节,从而全面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实效。我们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教学设计与实施),更要评价学生的“学”(学习效果与体验),将“学生效果与体验”从软性参考变为硬性指标,使其占一定权重,从而引导教师真正关注课堂中的学生。



经过激烈角逐,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姬松涛等7位教师获得特等奖,机械工程学院薛旭升等11位教师获得一等奖,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王秋红等17位教师获得二等奖,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等8家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
随后,程卫星主持大赛颁奖仪式,曹明宣读大赛获奖名单。





来兴平在总结讲话时首先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勇于探索教学改革的全体教师表示感谢。他表示,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是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共同推进“AI+教育”、教育改革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创新活跃度、技术前沿性和场景带动性。广大教师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敢做吃螃蟹第一人的勇气,展现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智慧教学与场景创新盛宴,也充分彰显了西科人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就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改革,来兴平提出具体希望,要紧跟国家战略,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战略牵引;要溯源大赛历程,展现敢闯、会干、融合多学科的实践新模式;要谋划未来战略,明晰干事成事的行动路径。
来兴平表示,面向未来,学校将重点强化智慧教育顶层设计,将“AI+教育”融入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系统性推进智慧教学平台建设,为师生提供场景化、数字化、特色化教学服务;将夯实“AI+课程”行动计划,坚持场景赋能交叉融合、特色发展的思路,重点打造100门“AI+专业”深度融合的示范课程,形成具有西科特色的智慧课程群;将加快提升教育教学场景创新,探索打造一批“虚拟矿区”“数字巷道”“智能测控”等高度仿真的智慧学习工场,加快场景培育和开发,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赋能育人工作,加快一站式社区教育、科技成果转化上讲台进课堂,教学管理服务智慧平台升级,让育人工作更有温度、更有智慧、更有内涵、更具高质量;将完善目标导向激励机制,避免教育教学与科技创新红利分配失衡,鼓励教师继续深入开展“AI+教育”2.0版创新实践,强化科研学工系统的协同,组织学生深度参与智慧教学评价,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生态,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
最后,来兴平号召全体教师以本次大赛为新的起点,携手并进,共同掀起一场深刻的“课堂革命”,把学校办成一个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奋进厂、实验室和实验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内涵式发展的大熔炉,奋力谱写西安科技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