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由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导的采矿工程2024级创新班“AI在身边”特色实践活动总结会在临潼校区骊山校园笃行社区举行。校党委书记来兴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以及采矿工程2024级创新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了总结活动。首批优秀实践成果经精心整理编纂,已集结成册并赠予同学们。
在成果总结环节,来兴平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布置的实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深入审查与精准评价。他强调,实践成果是检验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也是记录个人成长历程的宝贵资料。首期成果集《数据钻头:黄大年教师团队与00后的深井突围》承载着同学们的青春印记与学习积累,具有重要的保存与借鉴价值。他期望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交流中共同进步。同时,他要求全体同学在年底前对实践成果进行优化完善,融入新的思考与探索,形成新的内容与成果。
围绕人工智能与专业融合发展这一核心议题,来兴平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学术经验,为同学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他表示,人工智能是推动专业创新的关键技术,同学们应立足专业课程学习,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切实将技术应用于实际。他强调,对于Python等编程技能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主动应用于数据分析的分类、回归等实际场景,在实践中探寻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及后续学习实践的安排,来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表示,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是学术交流和职场发展的关键基础,会后应组织专项训练,开展班级研讨活动,使同学们在实战中克服紧张情绪、提升表达技巧。他强调,学期末将举办成果展示分享会,同学们需提前做好准备,确保展示内容相较于首期成果集更具深度与质量,真正实现以展示促进学习、以讲解促进训练的目标。
来兴平激励全体学生以人工智能实践为起点,不断追求成为具备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他要求大家汇聚集体智慧,借助学习小组、一站式社区等平台资源,深入钻研专业知识,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具有示范意义的成果,培养既具备专业素养又拥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他鼓励同学们勇于面对并解决复杂问题,在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竞赛中磨砺技能,将知识转化为创新成果。他鼓励学生,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不仅要掌握技术,更要善于应用与实施。希望大家以本次实践成果为起点,持续努力,凭借对生活的敏锐洞察以及对技术的探索精神,将青春智慧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绽放光彩。
据悉,本次特色实践活动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10月面向采矿工程2024级创新班布置的“AI在身边”专题探索实践活动。首期共征集到20份优秀成果,诸如《AI助力采矿大二学生:学习、四级、Python与兴趣全维度提升》《矿压AI助教 - 让专业学习更智能》等。这些成果的形式丰富多元,涵盖了从学习辅助工具到专业领域智能应用等诸多范畴,展现出同学们针对AI在采矿工程领域的应用所展开的积极探索与深入思考。这些成果既体现了同学们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彰显了他们将AI与实际学习、专业研究相融合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