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聚焦  /  正文

时政聚焦

分享为:

四问论文导向:为什么改不动? 怎样才能改变?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编辑:   摄影:   责编: 更新时间:2016-09-05 09:28:30

点击:

论文导向,在科教界不算新话题,却是一个至今尚未解决的大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有高校把SCI论文引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以来,论文日益成为评判科研机构、高校乃至医院的最为重要的标尺,甚至到了“唯论文论英雄”的程度。尽管近些年来科教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对此大声疾呼,但“论文指挥棒”依然大行其道。

那么,当下论文导向的现状如何?其利弊何在?为什么改不动?怎样才能改变?本版自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四问论文导向”,就公众关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编 者

“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按理说评价我的标准应该是手术做得如何、挽救了多少危重病人,但实际的标准却是论文发了多少、影响因子有多少。”说到这里,中山大学某附属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晓东不免苦笑,“我知道这很荒唐,但现实情况就是这样——论文决定一切。”

近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不管是高校还是科研机构、医学院还是医院,晋升职称还是年终考核,评国家奖还是选拔人才,论文都已成为最重要的指挥棒——许许多多的科教人员正无奈地被论文牵着鼻子走。

职称晋升的“硬杠杠”

无论是医生还是教师,评职称最重要的不是看你做了多少手术、教了多少学生,而是发了多少论文

“论文导向最直接的体现,是职称晋升。”张晓东说,无论是内科医生还是外科医生,论文都是评职称最重要的指标。

他解释说,医生晋升职称有三个考核标准:临床、教学和科研。评审时临床、教学大家得到的分值都差不多,能拉开差距的就是科研。“科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发表的论文,一部分是承担的科研项目。而你申请项目时又要看你发表的论文,论文多就容易申请到课题;你申请到的课题多,发论文的几率就高。所以说到底,最重要的指标还是论文。”

“现在对论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张晓东说,比如要评主治医生,原来的要求是2篇论文,在国内、国际发表的都可以。现在水涨船高了,至少要2篇SCI论文。

“医生有没有时间写论文呢?”

“说真话,时间真的不够。”张晓东说,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无论是内科医生还是外科医生,临床任务都很重,可以说忙得四脚朝天。“就拿我来说,除了教学、出门诊、参与病例讨论和院内外的会诊,还要做大量手术,手术做到晚上七八点是家常便饭。”他说,即便是双休日,也要抽出半天回到医院查房。“不光身体累,医生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可谓身心俱疲。”

“所以做科研、写论文只能挤时间,再忙再累也要挤时间。”张晓东说,作为一线临床医生,首要任务是集中精力面对病人、服务患者,但现在没办法,论文压力实在太大。“职称晋升、年底评优,如果发不了文章,就通不过。”他叹了口气说,“说起来很滑稽,对于外科医生,评职称没有要求你做多少手术,但要求你必须发多少文章。”

“每星期我都接到好几个电话,说可以帮忙代写论文、代写项目申请书。”张晓东说,“现在帮忙润色论文、代写论文都成了公开的秘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许多国外公司也加入其中、趁机捞金。一些医生被逼得没办法了,就走造假这条路。越是到基层医院,造假现象越严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高校、科研机构,晋升职称对论文的要求更高。比如,在副高晋升正高时,绝大部分高校都对论文数量提出具体的量化要求,一般要求发表论文6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以上SCI论文)。比如,浙江大学某学院要求30篇左右SCI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某学院要求20篇左右SCI论文,山东大学某学院要求至少6篇二区以上SCI论文(其中至少一篇为一区SCI文章)。

“教师的第一任务应该是教学,但在论文压力下,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不愿意上讲台,一些教师讲课时甚至敷衍了事。”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孔方敏说,现在许多学校对新聘任的博士、博士后实行“非升即走”的考核办法,论文达不到规定要求不仅无法晋升职称,还要收拾铺盖卷走人。

奖金发放的“金钥匙”

一些单位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奖励50万元

据受访者介绍,论文不仅与年终考核挂钩,成为发津贴和奖励的依据,不少高校院所和医院还对发“高水平”论文的教师、科研人员重金奖励。

据不完全统计,近90%的高校出台了发表论文的奖励政策,论文奖励成为教师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具体奖励政策大致可分为4类: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所在高校为第一署名单位,论文发表在《科学》《自然》等顶尖学术刊物上,每篇奖励20万—50万元;SCI收录的论文分区奖励,一区论文每篇奖励1万—5万元,二区论文0.5万—3万元,三、四区论文0.1万—1.5万元;论文被EI收录,每篇奖励0.1万—0.9万元;论文被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收录,每篇奖励0.1万元左右。

在受访的科研院所中,实行论文奖励的也超过80%,奖励的标准与高校大致相当。

论文的“溢出效应”还不止于此。据某农科院研究员李长之介绍,现在国家对科技人才特别重视,从中组部到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基金委,都有各种各样的人才计划。“我留意了一下,发现在各种人才评选中最看重的还是‘高水平’论文。你凭借一篇或几篇‘高水平’论文获得‘杰青’或长江学者,如果没房子,马上给你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其价值五六百万元。另外,一旦你靠论文戴上‘杰青’或长江学者等帽子,与一般教授的待遇就会差好几倍,获得的课题、经费也大不一样。”


无孔不入的“金标尺”

从项目申报到奖励评审,从人才评价到学科、单位评估,都在“论文数数”

“有了论文你就是人才,没有就不是。”李长之说,前些年袁隆平因为没有“高水平”论文当不了院士,现在这种情形还在延续。“评院士最重要的硬指标是国家奖,但是评国家奖时论文又占主导地位。比方说,你培育的新品种推广了几千万亩、增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但评委会说,你有推广面但没有高因子论文,说明你这个新品种技术含量不高。而已经大面积推广、经过实践检验的新品种,怎么就会技术含量不高呢?”

多位受访者表示,现在论文导向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除了单位内部的职称晋升、年终考核、津贴奖金,国家相关部门的项目申报和结题、奖励评审、人才评价、院士评选、学科评估,以及五花八门的单位排序中,论文都成为衡量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无论是评审专家还是被评估方,都非常重视评价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因子、被引用数,而不是其对科学发展的实质影响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

“从面上看,论文导向的滥用也十分严重:一是不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分专业岗位特征,一概以论文为标尺衡量科技成就、研究水准、专业水平;二是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忽视科技成果的内涵和价值,而仅凭论文数量、影响因子、领域分区、引用率等量化指标作简单化的判断。”中科院某研究所副所长胡明志说,在大多数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目前一般仅使用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在中文期刊发表的论文由于影响因子低,已经进入不了评价视野。

“回过头看,我们的一些科研评价似乎一直在围绕论文玩数字游戏。”他说,20多年前,中国科技界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不多的时候,SCI论文多就是高水平的标志,所以主要是“数论文数”。10多年前,SCI论文数量比较多了,就开始强调期刊的影响因子。近几年,又引入领域分区的指标和被引用数量。总之,都是在数数。

“现在无论是评科技奖励、重点基金,还是院士、‘杰青’等学术头衔和人才计划,有CNS (《细胞》《自然》《科学》三大期刊)论文的优先,没有CNS论文的看看影响因子,没有高影响因子的再看看有没有发表在某领域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刊物。”胡明志说,“科研是非常复杂的高智力活动,评估考核却如此简单,的确值得反思。”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使用化名)

■延伸阅读

什么是SCI论文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板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

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SCI论文,顾名思义,即为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

什么是影响因子

ThomsonReuters,即汤森路透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报告》,全称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800种核心期刊(光盘版)在内的8000多种期刊(网络版)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而成为一种期刊评价工具。

什么是期刊分区

汤森路透分区法

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4个区:

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1区

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5%—50% (含50%)为2区

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0%—75% (含75% )为3区

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后75%为4区

中国科学院分区法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每年的JCR数据,将学科分为14个大类和174个小类。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分为4个区:

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5%(含5%)期刊划分为1区

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20% (含20%)为2区

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0%—50% (含50% )为3区

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后50%为4区

什么是EI论文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管理、土建、水利、教育工程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进入EI的即是EI论文。




 友情提示: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 编辑:张颖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