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分享为:

对峥嵘的随想

来源:宣传部  作者:赵文杰   编辑:   摄影:   责编: 更新时间:2016-01-12 11:00:29

点击:

人的经历不同,各自的峥嵘岁月可谓迥异,但都与时代密切相关。战争年代的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用身体堵枪眼、以人马为梯攻城掠地,涌现出千千万万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式的英雄,他们都拥有峥嵘的人生;和平时期的大跃进,喊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及“亩产十万斤”的人也曾“峥嵘”过;三年困难时期各地的饥荒已十分严重,在各地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下,一些高官和舆论仍很浮夸,这些主政者也曾“峥嵘”过;文革灾难的十年,各式各样的野心家、阴谋家携势利小人制造天地难容的冤假错案残害忠良、蒙蔽群众、破坏经济、搅乱社会,致使国家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那时的“四人帮”及其爪牙何其“峥嵘”。

不管时局多么混乱,生存多么艰难,总是有亿万善良、正直的人们暗自默默地奉献着智慧和勇气。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为中坚的两弹一星群体,不求闻达、不为名利,在那个不是想干什么、而是只能干什么的年代,牢牢地抓住中央的支持,长期窝在荒漠中、山沟里,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把各自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创造了人间奇迹,为我国能在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打下基础。他们的事迹是炎黄子孙要永远铭记、学习、宣传的亘古峥嵘。

时代为峥嵘提供了平台,国家的兴衰、人民的利益鉴别了峥嵘的真伪。

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描述了最新的精美的发展路线图,愿景振奋人心,这是充分调动个人潜能、自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富强各显峥嵘的新时代。在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首要的是创新。我认为创新远在守陈之上,应以积累为基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都是低着头、喘着粗气、一步一个脚印而艰难攀登的“苦行僧”,远离浮躁、不屑虚名的实践者。更以为这是对知识分子尤其是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可说是自由职业,因为干的是良心活。上同一节课的好坏,对不同的教师可以有上、中、下之分,就是对同一个人自己也可以有很大差别,关键在于是否敬业、是否认真。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分配到西安矿院任教的,和当时的知识分子一样,只能框在统一的范围内,活动空间很小,整天想的就是不辜负党的培养、当好教师。几乎是把全部精力用在备课、上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上。教案有时写上几遍直到自己满意,得到指导教师认可才算定稿,其中条理分明地记述着中心内容、重点、难点、板书格式、图形配置及掌握的时长。每周两个晚自习的辅导绝对一丝不苟。一周的作业本填满一桌子,差不多是基础课青年教师每个星期日的主要生活内容。这是当时的常态,没人觉得苦和累,几十年后的今天也仍觉得对得起良心而欣慰。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曾到过许多局、矿,接触过许多咱们学校的毕业生,在和他们(局矿领导、总工、一般技术人员等)的研讨交谈中,听到过很多对学校、教师、教学的议论与评价。这些都曾启迪我思考什么样的大学是好大学、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的问题。好大学的主客观条件太繁杂,想不清,有些更办不到。但引导教师做个被学生欢迎、尊敬的好教师是可以努力做到的。好教师首要的是爱岗敬业,这个职业不会轰轰烈烈,但绝对需要兢兢业业,远离浮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做学问,使自己的业务日益精深。学生是非常怀念尊敬有真才实学的老师的。一位矿务局的副总对我说:“在校的时候某位教师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几次答疑却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肚子里有真货,像是给我一生做学问开了一扇窗。”

我很赞赏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教师的语言要精准练达,尤忌粗俗、低级、口头语等毛病,装束一定要朴素大方避免太过怪异、艳丽给学生带来遐想。肢体动作要适度得体,板书要清晰整洁,保持课堂的庄严肃穆。我们年轻的时候几个好朋友在宿舍里相互试讲,在教研室里观摩教学,上述这些都是点评的内容。教师自身的影响对学生潜移默化。一位校友工程师说:“我在学校时有门考试得了58分,去找班主任老师喝茶、求情,老师就是不给及格,当时很怨恨,同时下决心复习,补考得了好成绩。这个教训使我受益一生,工作始终像那位老师一样严谨,二十几年来从我手中提出的数据、图纸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赵文杰教室是教师出彩的舞台,理应倍加珍视。讲课是教师的主业,理当竭心尽力。只可惜有的人浪费了这些可贵的机会。曾有位毕业多年的学生说:“有位老师讲课就是背书,看天花板的时间比看学生的时间还多,我们意见很大,反应多次希望换老师都无果。那时纪律很严,不准缺课,我们只好忍着,上课时睡觉、做其他作业、看课外书的都有,虽然期中考查都及格但在学生心目中这位老师早就失去尊严,被记忆的是耽搁了他们一段青春的时光。”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宗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我深切地感到“育”比“教”更重要更难办。“教”是有形的,有计划有时间有场地,而“育”是无形的,完全依赖教师的敬业自觉性和对学生的爱心程度。在现今的形势下,“传道、授业、解惑”已不能满足教育的宗旨要求,何况“传道”既是管理也是教师的短板,如何实践又如何检查还有许多工作应该做。

国家的兴旺在科技,科技的基础在教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代的潮流,教育如何适应这一可喜可贺、方兴未艾的大潮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而光荣的责任。我们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共性特点,烂熟于重复演练的教学方法,擅长于正向思维的假设推理求证的讲课模式。不要求甚至不懂得学问就是要教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发问。不强调个性,不提倡独立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是不能规范、更不能模仿,为个人的奇思妙想而钻研、实践应该得到鼓励,成果不能一蹴而就,但培育学生要有这种意向却是教师不可回避的职责。高等学校应该以思想探索与科技创新培养人才对引领社会风气起示范作用,教师的品格代表着学校的精神面貌。在全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拼搏的今天大有可为。教书是崇高的职业,教师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教师更要洁身自好,不断充实自己的本领,并倾尽全部爱心养成无愧于教师称号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各自创造峥嵘岁月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一位老教师对“峥嵘”的期望与归宿。

(作者系原西安矿业学院院长,教授)



 友情提示: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 编辑:刘红艳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