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科大人,本科学在科大,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在科大,工作也是在科大,可以说我生命中的很大一部分和科大交集很深,也是缘于此科大在我的心目中不仅是我的母校更是我的挚爱亲人,也是在科大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我来自陕西汉中洋县一个有着“陕西小江南”之称的美丽城市,这里有世界珍稀动物朱鹮,还有开发的旅游景点“华阳古镇”,现在成为大家五一、十一热门旅游城市。可是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前十几年,陕南一片一直被大家认为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地方,由于秦岭的阻挡,交通很不便,但这没能阻碍人们了解外面世界的想法。
怀揣着梦想一路磕磕盼盼而行,历经十二年寒窗苦读的我终于在1999年我如愿考入西安科技大学,当时也说不上兴奋激动,只知道从此便要走出大山。父母也便多了份辛苦和劳累。
那时候我刚考上大学,第一次去西安,家里人是满怀着期待为我备好行囊,带着家里的积蓄,母亲为我带着煮熟的十几个土鸡蛋,就这样踏着乡间尘土飞扬的土路出发了。父母送我到老家洋县车站,倔强的我为了俭省车费决定独自一人去西安。但当我在火车上想着要来到这个的陌生的城市,面对两眼一抹黑的局面,心理不禁一阵凉意。那种举目无亲的感觉很刺心。但一下了火车科大显眼的牌子下闪动着人影,当时只知道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学院安排有人接,在学校又安排宿舍,学哥一路提行李忙前忙后。顿时一股暖流在我的心间涌动。是科大一颗母亲般包容的心将我融入怀里,我感念,回忆里满是幸福。
那时候,临潼校区当时还在建设当中,我们上课是在那个煤炭疗养院,这里茂林修竹,碧溪曲廊,很有诗情画意。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我们跑步、晨读,踏着夕阳的余晖我们就餐、自习,在这里星月知道我们辛勤苦读的汗水,在这里更有我们那敬爱的师长,可爱的同学。来到临潼科大今生无悔。我将我的全部青春奉献到了这片热土。
如果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那么是科大给了我寻找光明的勇气和力量。在科大我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锻炼自己寻找出路上,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了“雪浪花”文学社编辑部,做了编辑部骨干,和同学们探讨学业,交流学习心得,在这里我挥洒我的激昂文字,编织我的青春梦想。
当我因为经济问题,学费迟迟不能交上时,是学院给我办了助学贷款,还鼓励我自强、自立,给我勤工俭学的机会,曾经在校园打扫过教室,在食堂洗过碗筷,这些在别人看来都是极为不屑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在那时对于我一个农村出身的家庭,确是解决了一定的困难,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在这里一并感谢。我感恩我的母校,像一位母亲一样疼爱关心她的孩子。
在科大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对于大城市的迷茫,存在于我来西安的每一天。大城市生活节奏快,如何在城市立足发展,我一直很困惑。还好在科大,我从学校治学严谨的校风校纪和老师们狠抓实践扎实稳重的作风和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中,感受到了学术和实验的乐趣,并立志报恩母校奉献科大。
最使我感动的是2015年,这个生命中充满劫数的一年。端午的前一天,我年迈的老父亲在接完孩子后忽然晕倒在了操场。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般传入耳鼓。我慌忙跑到操场一时不知所措,是科大的一位“亲人”开来自己的车子,诸位科大“亲友”将我父亲抬上车后并陪同去了医院。在紧急抢救的过程中,又安慰我放松心情,随时准备经济支援。
我的父亲得的是脑溢血,脑出血65ML,当时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为了挽救我的父亲,我们商议决定手术治疗——颅内打孔引流。手术九天的重症监护,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真是命悬一线。接下来又是长达一月的住院治疗,我的精神压力很大,生活也是一片混乱。我一方面要在医院为父亲的病操劳,一方面还要为了医疗费的事情纠结。面对高额的治疗费,一家人是愁眉不展,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学院工会和学院领导罗宏伟、朱明、强军锋、王晓刚、任建勋、郭一萍等率领材料教职工捐款扶贫帮困,雪中送炭,院领导给了我极大的理解和支持并时常来医院慰问并询问病情,好多的教师也是闻讯前来看望。后来,我父亲的病也得到了及时治疗,我深表感谢。就连在医院护理的我姐也说:学院真像一家人,我爸真是伟大,生病了有这么多的院领导和教师来看望。这句朴实话,我一直记在心间,在科大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伴着科大一路走来,在科大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在今后我也会将这种正能力传递下去,科大,感谢生命里有你!
(作者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
友情提示: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