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科  /  正文

媒体西科

分享为:

【中国教育报】西安科技大学:用爱国奋斗精神凝聚更强动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周孝德   编辑:   摄影:   责编: 更新时间:2018-09-11 11:27:23

点击:

当前,在“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作为高校的知识分子,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和不断追赶超越的斗志,把知识报国之志融入到国家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推进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和追赶超越进程。

60年来,西安科技大学扎根西部、面向全国,紧密对接煤炭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用融合,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很重要的煤炭及安全领域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不仅谱写了西安科大人教育兴国、能源报国、工业强国的历史担当,还砥砺形成了“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以胡杨精神、精彩精神、创业精神为内涵的学校精神,彰显了新时代西安科大人的爱国奉献、求真创新、艰苦奋斗的价值追求。

胡杨精神:擎起西部煤炭高教事业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在西安科技大学就有一批这样的人,像生长在西北地区的胡杨一样,矢志西部煤炭艰苦行业,爱国奉献,自强不息,为国家西部煤炭事业的兴起、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扎根西部、爱国奉献的胡杨精神是西安科技大学精神的形象化标识,是在长期的艰苦卓绝环境下形成的。学校的前身——西北工学院采矿系衍生于1938年的抗战烽火之中,承继了北洋大学、焦作工学院兴学强国、知识报国的精神传统。1957年该系迁并到交通大学(西安)。1958年,学校以交通大学(西安)采矿系、地质系及基础课部部分师资为基础成立,共同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核心内涵的、交大和陕西高等教育界独有的“西迁精神”。60年来,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点和生命线,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教学质量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13万余名“基础厚实、作风朴实、工作扎实、为人诚实、勇于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校根植于西部煤炭行业,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达到60%以上。学校2004年获得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7年,学校博士生导师王双明教授、校友何琳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友魏悦广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毕业生一并当选两院院士,更是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要求我们必须弘扬爱国奉献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努力在新时代创造出新业绩;必须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点是用党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打造出一支“四有好老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构建新格局。

精彩精神:增强求真创新服务能力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我国知识分子素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和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他们的身上不仅闪耀着爱国奉献精神,而且洋溢着求真创新精神。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60年来,西安科技大学涌现出了侯运广、袁耀庭、吴绍倩、刘怀恒、魏泽国、邓宝、常心坦、石平五、徐精彩教授等一批优秀教师和先进典型。其中,学校已故的徐精彩教授是著名煤矿防灭火专家、当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国家教育部门党组2005年作出《关于向徐精彩同志学习的决定》,要求全国教育系统学习他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教育工作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学习他坚持面向生产搞科研,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无私品格;学习他追求真知、严谨求实、勇于开拓的科学精神;学习他始终心系国家煤矿安全和矿工安危的崇高品质;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

知识报国、求真创新的精彩精神,历久弥新,激励着学校师生奋勇前行。徐教授所创立的煤火灾害防治团队于2012年获批教育部门创新团队,他的学生邓军、文虎、马砺、金永飞、翟小伟等教授都已经成为安全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66项。学校孵化出20个国家级别及省部级科研基地,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高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5000余项,国家级别项目270余项,科研经费合同总额达8亿元,创煤矿安全生产效益上百亿元。学校将坚持“三个面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聚焦绿色新兴产业,加强校地企合作,深化产学研融合,提升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服务行业和地方创新体系建设。

创业精神:激发学校追赶超越发展

只有艰苦奋斗,方能成就伟业。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依靠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探索出了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满怀自信地迈进新时代。依靠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西安科技大学两次创业成绩显著,第三次创业在新时代扬帆起航。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回望西安科技大学60年来的办学历史,是一部扎根西部、立足行业的服务史,是一部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奋斗史,是一部栉风沐雨、春华秋实的育人史,是一部彰显特色、追求卓越的发展史。1958年建校开学典礼时仅108名教职工,但这些教职工不惧困难、满怀激情开始艰苦办学,为西部煤炭行业输送了一大批急需的技术骨干。2001年,学校在省属高校中率先创办新校区,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综合实力取得新的跃升。建校60年来,学校成为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陕西省政府部门共建高校、教育部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现有雁塔和临潼两个校区,设有研究生院和20个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3万人。现有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具有院士、国家学位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工程国家级别人选等国家人才或专家称号人才28人,省级人才或专家称号人才144人。学校构筑了有利于学科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形成了以地矿、安全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工、理、文、管、法、经、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在2018年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安全工程与工程学科进入A类,9个学科榜上有名,成为省属高校中仅有的进入A类工程学科。

精彩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里书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爱国创新奋斗精神和“励志图存、自强不息”学校精神,着力引领全体师生建功立业于新时代;学校将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立足陕西、服务国家,放眼世界,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聚焦学科前沿,加快内涵式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初心,牢记使命担当,构建全员全方位育人格局,努力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和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学校将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与陕西“四个一流”建设深入实施的重大发展机遇,实施“三步走”战略和“12345”学科发展目标,坚持“强化内涵、优化结构、彰显特色、打造品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发展思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追赶超越、与日俱新,为建设国内一流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不懈奋斗。(西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周孝德)

相关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09/11/content_505404.htm?div=-1



 友情提示: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 编辑:逸心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