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思政  /  正文

党建思政

分享为:

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一心为民的村支书——郑九万

来源:校团委  作者:广播台   编辑:李宥   摄影:   责编:大海 更新时间:2021-04-15 16:54:12

点击:

                                                      音频:郭天天

青山入云风涌动


“快走!快走! ”“留心!留心! “打着手电筒,急促的脚步踏碎了大山的宁静……2005年10月5日凌晨5时许,寒雾隐隐,露水重重,一步一滑,两名村民轮流背着昏迷不醒的村党支部书记郑九万,村委会主任刘建鹏在身边用力托护着,老支书妻子用手电筒探路,急得直抹眼泪。在下山的羊肠小道上,他们跌撞撞,汗流满面…

天明时,郑九万突发重病,生命垂危的消息传遍了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山坑乡后九鿍村。这个乡里最偏远的小山村,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2000多元人民币,不到浙江省农民收入平均数的一半。但乡亲们翻箱倒柜,一天之内竟凑了近7万元,用来付手术费。“我们就是讨饭,也要把九万这条命救回来! ”村里能够走动的人,全都自发下山,带着水和麦饼,到医院守候。

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党支部书记病危,村民们为何表现出这等感人的同病相怜?

山路泥泞,茅草丛生,盘旋而上。2月23日上午,记者从永嘉县城出发,乘越野车在四五米宽的山路上颠簸着。

山路越来越陡,越野车左右摇晃,临窗一望,绝壁深渊,寒气四逼。路边十来个村民戴棉纱手套,着长筒胶靴,手握钢钎,在垒石填基。这条机耕路,长2.45公里,就是郑九万带领乡亲们,硬是从悬崖中开凿出来的。

车行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后九鿍村。这里海拔800多米,四面环山,全村65户人家236人,高高低低地散落在山坡上。

记者沿着窄窄的山径,走到郑九万的家。这座黑乎乎的老房子建于1951年,三间两层木结构,黑瓦板壁黄泥地。记者走进屋细细打量,一间灶房,一间堆着农具,一间便是郑九万的卧室,全家惟一值钱的,是1991年购买的一台17页寸黑白电视机。板壁糊着报纸,一张30年前的婚床,一组木棚,木床的后边竟然是一道完全通天的隔墙,透风漏雨,仅用旧篾席遮挡。女主人李金叶这样描述她的家: “白天风扫地,夜里月当灯。”

郑九万双鬓斑白,脸上皱纹深深,偶尔憨厚地一笑。他今年55岁,大病初愈,脸色有些黄。记者坐在一盆炭火旁,一边烤火,一边聊起自己入党的前前后后。

郑九万在村里是个热心人,当了多年的生产队小队长。1984年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话很朴实: “共产党打下了天下,才有老百姓出头的子。我入了党,就要对得起党,就要为老百姓做好事。”

那时的小山村,吃水贵如油,争水打破头。每逢干旱,村民天不亮就起床到几公里外的山坑里挑水喝,一担水要挑一个上午。

1986年2月,郑九万成为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要解决村民吃水难。他拿出家里仅有的500元钱,又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村民每人集资50元,又动员大家做义工。不久,清洁的自来水在村里溅起了欢乐的笑声。

第二年,村里要争取通电。那一根根水泥杆要运上山,本该四人扛一根,关九万为省劳力,自己以一当二,一人扛大头,走在后面。山路很陡,他就跪在地上艰难地往上爬。这一年, 50多根电线杆,从十几公里外一直连到村里,灯光照亮了每家每户,也照亮了村民的心。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