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思政  /  正文

党建思政

分享为:

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牛人”李保国

来源:校团委  作者:广播台   编辑:李宥   摄影:   责编:大海 更新时间:2021-04-11 20:04:40

点击:

                                                    音频:陈思柔

“牛人”李保国(节选)


李保国很“牛”。他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太行山区农民眼中的“科技财神”,他的科研成果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使山区增收35.3亿元,带动10万多农民脱贫致富。

“现在的葫芦峪,种啥都能活。”5月21日,站在石家庄市平山县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至高点上,面对绵延数公里的满眼绿色,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涛自信地说。

脚下,在一层层由荒山改造出来的梯田里,核桃、苹果、桃、薰衣草、玫瑰等,全都生机勃勃。

“目前已开发荒山5万亩,辐射周边27个村。”刘海涛介绍说,光园区里的水泥路就有200多公里。“这些路既是田间管理路,也是排水沟,雨水顺着路流到山下塘坝里,再通过管道由塘坝引入蓄水池中,最后滴灌到地里。只要全年降水400毫米,整个园区水就够用。

10年前,刘海涛可没这份底气。“流转了几千亩荒山种核桃,投入了四五千万元,树苗种下去两三年,却都不见长。”直到2009年,请来了李保国。

“李保国一来,就把我们劈头盖脸‘骂’ 了一通,说这不行那不行。他越说不行,我越认定他行,因为他看问题很准。”就这样,李保国成为葫芦峪园区的技术总顾问,在这里建立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体系和“大园区、的新型管理模式。所涉村庄农民由人均不到1亩地增加到人均8至10亩不等,年收入由人均不到2000元增加到人均8000元以上。

刘海涛说,葫芦峪是李保国30多年开发太行山经验的“升级版”。在葫芦峪之前,李保国用他的点石成金的科技之手,成就了三个“品牌”:

“太行山最绿的地方”——邢台县前南峪村。这里形成了国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获得过“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五百佳”提名奖。但是,35年前,这里是一个连草都长不好的荒山秃岭。

“太行山里首富村”——内丘县岗底村。村民今年人均收入3.1万元,种植的“富岗”苹果,荣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专用果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曾经创出100元一个苹果的神话。然而,20年前,这里却流传着“有女不嫁岗底朗,光着脊梁睡土炕”的歌谣。

“中华名果”——临城县“绿岭”牌薄皮核桃。如今,该县发展薄皮核桃种植20多万亩,涉及138个村1万多农户。龙头企业“河北绿岭果业农业有限公司”被扶持起来。可是,17年前,创业之初的绿岭公司面对的却是一片“连鸟都不拉屎”的石头山。

李保国曾说,山上仅能长树是不够的,还要栽下生金树,把财富带给山区百姓。他奔着这个目标努力,树果然生了金,百姓果然致了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