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学生欣赏《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刘宪华演唱的《题西林壁》片段到引导学生体会翻译家许渊冲的英文译本之美,再自然引入将高级语言编译成机器语言的过程……近日,在西安科技大学2021级软件工程专业的“编译原理”课堂上,学生们被教师张小艳的授课深深吸引了。作为陕西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标兵,张小艳主讲的专业课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都一直很高。她说:“思政元素让枯燥生硬的专业课变得生动有趣,不仅老师讲得轻松,学生也爱听,师生互动更高频。”
“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西安科技大学立足能源、安全特色优势,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理论宣讲—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全链条、强融合的‘能源报国’教育体系,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思政实效,切实推动思政工作质量不断提升。”西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来兴平说。
西安科技大学立足能源、安全特色优势,探索“红墨”育人理念,构建全链条、强融合的“能源报国”教育体系,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红墨”理念涵育报国情怀
煤矿工作环境艰苦,作为一所煤炭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如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愿意去艰苦行业工作,并且留得住、能扎根?学校将“能源报国”的使命担当教育贯穿学生日常,“如盐在水”地融入课程。
在校史馆,学生们会看到一群为我国煤炭事业无私奉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光辉事迹:中国煤炭通风安全专业的开山学人、新中国首位采煤女专家、无数常年深入煤炭一线的教授。他们的事迹无声地感染着师生。
安全学科带头人、煤矿安全生产领域专家徐精彩教授的事迹令人动容,他曾直接参与指挥全国18个省区63个矿区的142次灭火和救灾工作,挽救了无数矿工的生命。2005年,徐精彩在去煤矿“会诊”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逝世,年仅46岁。18年来,徐精彩的精神激励着师生们,“精彩精神”被一届又一届西科人传承着。
“我们搞安全的,为的是千万人的安全,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徐精彩的学生、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马砺,每年有8个月时间和学生奋战在全国各地的矿井和救灾一线,仅从火区抢救出的设备价值就超过10亿元。
“我们总结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红墨’育人理念,‘红’是思政底色,‘墨’是煤炭特色,共同形成育人亮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铭钟说。学校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红墨”理念融入教学,活用各类资源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把立德树人要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鼓励学生求真向善向美。
学科融合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思政课教师要把对家国、对教育、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不断打造有温度、有热度、有高度的思政课。”陕西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标兵李艳华这样说道,“煤炭行业条件艰苦,引领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意义与价值,帮助他们细化目标将梦想变为现实,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尤为重要。”
近年来,学校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三全育人”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在专业课中融入科学精神、教育家精神和学校精神,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构建起从校党委、院党委到教师党支部‘三线联动’的课程思政工作格局。”教务处处长张旭辉介绍道。学校宣传部牵头,教务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师深入学院,梳理、建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案例库,包含近900个优秀课程思政、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案例,涵盖了优势学科科研平台、团队发展的“亮色”思政元素,科教融合效果凸显。学校省级科研、教学平台挂牌思政教育基地,思政教育跨学院、跨专业,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学校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听、讲思政课制度,校领导与思政课教师“结对子”共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在革命旧址、厂矿企业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依托校史馆、地质博物馆、徐精彩先进事迹展览馆等实践教育基地,通过讲好“西科大故事”,把能源报国的情怀种在青年学生的心田。
学校坚持“六要”标准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以及教师培训、实践研学,一批优秀的思政课教师脱颖而出。近年来,学校3名思政课教师在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中获奖,23名教师在省级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中获教学标兵、能手称号,8名辅导员在全国全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得表彰。
言传身教推动高质量发展
“老师讲课情绪激昂、内容丰富,不单讲知识点,还联系时事。”“没有‘高大上’‘假大空’的感觉,思政课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从这些评价不难看出,西安科技大学的思政课深受学生喜爱。
“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制度,连续举办了20年的“一二·九”师生大合唱,还有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每年开展的“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更有来兴平、邓军、文虎、马砺、郑学召等一批教授,不仅在课堂上教书育人,还常年坚守在科技创新和救援一线,带领学生攻坚克难,他们的科研成果与救援事迹被广泛报道。文虎教授先后参与山东笏山金矿等100余起矿难救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2002级学生董刚,放弃国内一流研究院的工作机会,选择到采煤一线工作。他和11名队友驾驭国内首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两年在800米井下安全采煤300多万吨,相当于该矿273名普通采煤工同期总产量,创造了全国同类煤矿工效的纪录,2011年,作为“全国工人先锋号”代表,董刚在人民大会堂作典型发言。
“我想成为老师这样的学者,去唤醒人、鼓舞人。”2013级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党方圆在教师李艳华的指导鼓励下,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
安全学院安全工程卓越班2101班学生郝晓敏说:“安全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老师都是行业‘大牛’,给我们授课的罗振敏、张燕妮等老师都是徐精彩教授的学生,我们卓越班同学更应有立标杆、树‘王牌’的自信和勇气。”
在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活动中,能源学院2021级采矿专业本科生赵恒乘坐一根电缆吊着的“猴车”,摇摇晃晃地下到地下五六百米的矿坑,毫不胆怯。“我觉得从事艰苦的事业是很酷的事。”他说。
西安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大部分留在了西部地区,扎根在煤炭及相关行业。近日,学校成立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希望借此撬动学校教育教学变革,促进科研转化,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来兴平说。
文章刊载于2024年4月8日中国教育报8版
报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4/08/content_63751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