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研究生毕业之际,我想写一篇关于郑老师的文章,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写成,这一放就是七年,毕业后再回首,感悟、理解可能会更深一些。
“你交出去的论文代表着你的尊严,一定是自己最高水平的体现,对方连一个标点都不用改,只能说okay;如果对方改的太多,那就是对你自己能力的否定。”
“人一定要自立,不等不靠;要善于抓住机会,注重实践。”
“人活一口气,要时刻保护好自己的形象。”
“学以致用,要写实践应用型而非理论研究型论文,要培解决问题的真本领。”
······
当你听到这些话时可能在想,这是不是从某本励志书上摘抄来的名言名句,或者是某个名家的箴言警句。其实以上都是我的导师——郑华萍老师常常挂在嘴边教导我们的话。她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要求我们读名著,指导我们写论文时郑老师重点阅读名家原著,再结合出发力争写出好文章。
当我们在生活上有困难时,郑老师总是第一时间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尽管她也并不宽裕。我们每次去给郑老师助课,结束后她总是要请我们吃饭。每学期助课,我们总会争取自己上台讲课的机会,而郑老师总是欣然答应,这既锻炼了我们胆识,又锻炼我们的讲课能力,可谓‘做中学’。
郑老师的着装,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别在胸前或西服衣领上的小花饰,女人的美丽和气质展现的淋漓尽致。郑老师无论是去上课,还是闲暇外出,其谈吐和着装总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展示出的是一道风景、一种美丽、一种美德!
郑老师会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特点,悉心指导。郑老师把我一个从一个西北农村走出来的“土包子”,硬是带进了学术的殿堂,让我掌握了如何写论文,如何做学问,如何将学问与实践相结合的本领。让我明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要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服务社会,而不是成为整天闷在书斋中的书呆子。
青春岁月,有过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但感受最深刻的,还是以上跟郑老师学习期间经历的这些事儿。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各自不同的利益,“发明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新概念、新模型”,一时让人目不暇接,真假难辨。但我在想,这世间总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揣摩、去坚守、去践行的,总有一些东西是“对”的,它不会随着时间的过往而“失色”,而这些恰恰构成我们心灵的净土,成为我们内心坚守的道德律。
进入社会,我经历了学徒、骨干、后备、再到领导干部等不同岗位间的轮换,经历了高校、国企、私企不同社会组织任职的历练。所做工作内容千差万别,服务的领导和指导的下属也是风格各异,各具特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工作背后指导的大原则、方法论和工作习惯,和郑老师给我们讲的基本一致,只是需要灵活应用罢了。
友情提示: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