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  /  正文

菁菁校园

分享为:

关于校报的记忆碎片

来源:其他  作者:董鲜笙   编辑:   摄影:   责编: 更新时间:2017-01-13 15:40:21

点击:

六月的重庆,像极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热的透不过气。也是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认识了参加完高考的D,当年重庆一本分数线531分,他考了530,差一分进入重点大学的门坎,大热天拉拢个脑袋,活像生吞了死耗子一般。他说,无论如何,第一志愿也要报考中文系。我俩报考了同一所大学,我如愿进入环境工程系,而D最终成为资源勘查专业大一新生。回想当年,九月的临潼,满园石榴香。


零七年六月

老张,当年还是一名写手,有情怀的知识分子,校报编辑老师,手握“大权”,负责选聘写作功底较好的有为青年。零七年六月,普通出奇的我和爱好文学的D在大一加入各种社团的浪潮中进入了老张的麾下。在他的介绍下,我在学校宣传部办公室,第一次遇见于斐,中文系才子。“脸带忧伤”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大一的日子总是繁忙多姿,在两天一小聚,五天一会议的时光里,我们的关系日益融洽,常常混迹一起,相互打趣,话天南海北,聊顾城海子,也偶尔写一些伤不溜秋的文字,但在老张的严格要求之下,少有刊载于校报之上的,至今想来,也是一段遗憾。

零七年六月,那期校报中,满篇话离别,那时的广播站,流转声声难说再见。那时的我们,“在抬头45度角仰望忧伤的时候,也未曾忘记低头45度角俯视幸福”,写不完的稿子和爱情。

大地震


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晃醒了大半个中国,五月的我同汶川一般散发出凄凉和悲伤。教学楼像扭秧歌一样肆无忌惮的扭动,正在四楼参加《流体力学》考试的D如同其他人一样,丢下试卷拼命的跑向广场。那一夜,少有人在半夜一点之前入眠。五月剩下的时间里,捐款捐物活动不断在校园里举行,他们献血,他们义捐,他们组织义卖,D用镜头记录了一幅又一幅画面。那一期校报上,粘满了爱的图片,他们用文字安慰生者,用诗歌祭奠亡魂,声声化悲痛为力量,句句倡导大爱无疆。D后来说,当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时,我们需要一股力量支撑我们前行,我们力所能及的去宣扬爱,去安慰悲,去记住痛。


透过树叶的阳光,斑驳陆离的流淌在第四教学楼背后的青石板上,影子美得让人痴醉。零九年的六月如同毕加索的画一般美妙,沉寂数月的D如同脱缰野马,打着文学交流的旗号多次与渭南师院记者团的战友们举行联谊活动,从韩城到华山,从紫阳湖到渭南师院后山,四处留下他们不羁的身影。我知道,D终于爱上了一个女子,在他迷茫甚至还不确定的时候,他选择了她。短短两月,从相知相爱,直至他们彼此不再相见,删掉了所有联系信息,他们相处的时间如萤火虫生命一样短暂,但我相信,他之于她,至今未相忘。那一年在D的文字里,是关于整个夏天他的爱情和离愁。那一年的研究生考试,是他选择离开这座城市的最好途径,只留下身影,从此不见。也是这一年,我们与校报、与组织渐行渐远,暂将诗歌放下,开始打算远方。


关乎青春

于斐毕业离开西安,扎根在了邯郸,去了那座他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去的城,走时拖着一大包连环画和报纸,他说这些是他的亿万财富。我估摸着除了那些破连环画之外,其他的就是四年之中他在校报上发表过的稿子,他就是那么怀旧。他说,虽然距离远了,但感情一直都在,挂在嘴上,藏在心底。D搭上了考研的这班列车,如他所愿,离开了他心里的伤心石榴园,远赴他方。临行前,D删除了所有文字,但毫不夸张的说,这四年是他青春时代最漂亮的时候。




 友情提示: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 编辑:怀海        

图片新闻